美感與設計課程

日常存色

核心概念
  • 學生學習以色彩色系及色階製作生活餐墊,增添食日常的環境美感
美感知能
  • 環境、生活、人體膚色、午餐菜餚配色,認識與拆解生活色彩
  • 學生可以透過課程學會簡易編織

課程概說

認識生活空間色彩的組成,分析哪些具有協調或衝突性,同時,探討主觀色彩跟代表色彩可以在個人腦中產生心理反應,例如嬰兒、消防局、學校、醫院許多已經存在既定概念的色彩。從班上同學的膚色的深淺差異性,完成色階排列,認識色階無所不在,同時,分析午餐的食材色票,探討食材色彩搭配在視覺與味蕾的關係。再以水果、蔬菜,單一項目做拆色組成,完成色票,同時以此食材,完成蔬果色彩拼盤,探討單純的天然色彩組成,搭配形狀變化,就能組構美麗的畫面。最後回歸到,自己服裝的色彩搭配,回收家裡舊衣服,做色彩分類,以編織完成日常餐墊,搭配得宜得餐盤,不僅可以廢物利用,更可提升日常美感生活。

美感預期成果

  1. 學生透過六堂課程的引導,重新檢視生活色彩,應該更能感受自己與環境色彩的相互關係。
  2. 透過舊衣服回收的材料,重新展現、創造日常物件的價值,了解色彩不只是調色盤上顏料,而是俯拾即是的生活美學。

教師課後省思

1、課堂三:以食材為教學,必須事前引導與提醒學生,善用食材的每個部位的色彩(果皮、果核、果肉),因為觀察、與認識食材的切面,以及事前的擺盤設計,就可以避免食材的浪費。

2、課堂四:裁剪回收衣料時,需和同學討論材質和剪裁的寬度,以利後續編織的使用。

3、課堂五:編織時,要提醒同學,將緯線向上推緊,如此作品的密度會較高,織品才能更扎實。

4、課堂六:整體擺盤食材的使用要得宜,小組需在兩個條件的設定下進行午茶擺盤。第一條件:小組需有午茶的主色調,第二條件:小組須先為午茶命名。

課程規劃
  • 01
    第一堂

    藉由校園環境色彩、教室色彩、大自然保護色與警告色、色彩的功能性..等多種面向更了解色彩

  • 02
    第二堂

    從身體膚色與校園落葉採集排列色彩的深淺,同時觀察午餐食材配色,體感色彩與味蕾的交互感官

  • 03
    第三堂

    藉由蔬菜、水果等單一食材,以單株色彩的分解,再重新進行幾何色彩拼盤

  • 04
    第四堂

    請同學將家裡不要的舊衣服回收,拆解衣服,將同類色歸類,製作繩條,以利後面課程進行

  • 05
    第五堂

    搭配回收舊衣的色條,編織日常餐墊

  • 06
    第六堂

    將完成的織品餐墊,選擇適當的飲食器皿,進行餐具擺飾,分享課程中所學的美感經驗

張燕琪
未來學校財團法人臺東縣育仁高級中學 教師

其他美感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