課程概說
本課程先以廢棄玻璃瓶、鋼材等為題材進行SSI環保議題探討,再以玻璃瓶、角鋼材之科學知能為基礎,讓學生進行分組探究、報告其構造、規格及製作方法等;其次,根據設計圖將各類角鋼材等與玻璃瓶結合,完成戶外環保裝置藝術作品之設計製作。
美感預期成果
- 透過環保再生與應用之概念,能具備賦予各類資源新生之藝文創作能力。
- 期待學生將學習內容加以擴大,非僅限於玻璃瓶、鋼材等環保資源,更能於生活中將各類物品加以結合,透過創意,營造生活之美。
- 能透過單一材質,發展多面向、多功能之美感創意表現。
教師課後省思
- 運用廢棄材質為主題,材料來源多元,但內容優劣參半。若要進行組合處理,須於事前對學生詳加說明,否則蒐集回來之材料,加工及組合之困難度較高。
- 課程前,對於各類手工電動工具之操作,有較多操作上的擔憂。然而,實作中發現,多數同學多能勇於去嘗試,也漸形熟練,教師反不用多慮,可見,課前的詳細解說與示範,其實是協助學生嘗試與成長的不二法門。
- 在教學設計上,課程初,應對學生先備知識進行更深入之瞭解,才能在各類媒材、程序上做相應選擇與設計,實際執行時才更安全,也讓學習更順暢,讓教學更為活化。
課程規劃
-
01第一堂
學生能藉由SSI探討歷程進行思辨生活周遭棄置廢玻璃瓶、鋼材及各類天然、人工材料之議題。
-
02第二堂
瞭解玻璃瓶、鋼材及及各類天然的、人工材料構成的科學與要素。
-
03第三堂
學生能理解瞭解STEAM之基本概念,並將不同質感之素材加以美感應用。
-
04第四堂
學生能了解各類工具之操作及技法運用美感概念並進行實作。
-
05第五堂
學生能運用STEAM概念進行戶外裝置藝術實作(一):依據所選取之多元媒材(如玻璃瓶、金屬、木頭等),進行造型設計及表面質感處理、加工。
-
06第六堂
學生能運用STEAM概念進行戶外裝置藝術實作(二):透過各類手工具及電動工具,進行玻璃瓶、鋼材及各類材料之裁切加工。
-
07第七堂
學生能運用STEAM概念進行戶外裝置藝術實作(三):將玻璃瓶、鋼材及各類天然的、人工回收材料等不同媒材加以組合。
-
08第八堂
學生能運用STEAM概念進行戶外裝置藝術實作(四):介紹卡點西德膠膜之黏貼表現技法,進行色彩裝飾。
-
09第九堂
欣賞戶外裝置藝術創作之美感,各組進行創作理念說明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