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YOND CLASS



穿越時空的教室:從安迪沃荷到未來森林

文|Chenjou

科技不斷改變我們的世界。 AI大浪一波又一波打來,悲觀的人憂心舊世界的秩序即將瓦解,人類是否反遭機器人淘汰?但樂觀的人認為,包括AI在內,日新月異的科技是最好的輔助工具,只要能善加利用,更平等便捷的生活就會到來。特別在新冠疫情之後,趨勢更明顯。輝達(Nvidia)執行長黃仁勳日前便提出「數位人類」(digital humans)的概念,表示未來AI不再僅限於提供資訊,還能執行更整合性的任務,成為客服、護士、顧問等。 從傳授知識的角度來看,這種樂觀的想法已經逐漸實現。科技能把各種知識更精巧地呈現給人們,且不受時空限制。從故宮博物院到世界各地的博物館,都在活用科技,把原本看似嚴肅困難的事物,變得活潑又有趣。例如,把各種經典的博物館藏品變成寶物,放入遊戲中,讓玩家一邊破關一邊蒐集。因為科技,原本看不清的事情變清晰了(物體可以數萬倍放大),原本難以想像的東西也活過來了(虛擬實境令一切栩栩如生,彷彿登入異星球)。當我們發現世界如此豐富,更會體悟到,應該珍惜現在所擁有的。 本篇文章精選了四個具代表性的場館,從在地視角出發,延伸至國際,探討它們如何運用科技,將各自領域的特色展現得淋漓盡致。文章首先帶你走進國立臺灣博物館,感受其將在地文化與創意結合,打造出的數位化沉浸式體驗;接著來到故宮博物院,透過數位技術與傳統文物的創新結合,讓國寶以全新的姿態呈現。在國際範疇,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運用混合實境技術,帶領我們展望未來地球的可能樣貌;而克里夫蘭藝術博物館則透過導覽App將藝術與科技完美融合,創造全新的觀展體驗。這些案例不僅展現了科技如何突破時空限制,更啟發我們思考,在知識傳遞與文化保存中,科技還能帶來多少可能。親自體驗看看,或許你也能發現更多驚喜與啟發!

國立臺灣博物館
國立臺灣博物館:自訂角色造型,蒐集圖鑑來闖關
臺博館除了本館、古生物館、南門館、鐵道部園區之外,第五座「4又6分之5奇幻館」今年華麗登場,但不坐落於現實地址,只存在於雲端。

斥資300萬打造,宛如愛麗絲夢遊仙境一般的神祕新館,把臺博館珍藏的150件寶物化作虛擬物件卡牌,必須不斷蒐集散落在各處的寶物,才能破關。

個人票僅50元。創設帳號以後,你便成為遊戲中的角色——穿著紫色斗篷,身材迷你的小探險家(膚色、髮色可以任意調動),身處黑白色的棋盤大地上,背景音樂是迷幻的琴聲。你會遇見長相特殊的嘉賓,包括館長、紅心皇后,以及皇后養的小貓咪,害怕恐龍的小狗等。交談會開啟任務,或獲得道具。

第一道關卡是收集種子圖鑑。漂浮環繞在天空,如七彩行星一般的石頭,原來是各種植物種子的超放大版。絲瓜、茄子、小越瓜、香菜、小茴香、山茼蒿、雪裡紅……,一邊發現他們,閱讀基本的生物知識,一邊順道將之納入圖鑑寶庫,完成任務。

比起一般美術館只是將展品掃描後上傳,「4又6分之5奇幻館」更訴求沉浸式體驗。遊戲中的每一處細節,都來自館方巧思。隨著破關,更多臺灣特有種會出來打招呼,例如雲豹和石虎,還能看見例如排灣族、鄒族的圖畫藝術,令人一邊讚嘆遊戲的精巧可愛,一邊感受館內藏品的魅力。
國立故宮博物院
故宮博物院:比肉眼還真實?超近距放大版翠玉白菜
若講到國內結合數位科技的博物館,故宮絕對是先驅。前院長吳密察曾對媒體表示,「科技對博物館有很大的衝擊,也帶來更多的可能性。」

不用親自搭車造訪,光是進入故宮的官網,就能透過「720°VR走進故宮」遊逛館內各角落,同時聆聽導覽。好奇古代皇帝都收藏什麼小玩具嗎?在「集瓊藻」的展廳中,清代雕象牙人物透花套球、琺瑯鑲珠懷錶等,都能選取放大,比現場看還更能仔細地欣賞作工細節。

除了常設展,故宮也不斷嘗試結合多媒體技術的特展。例如2019年登場的「故宮南院奇幻嘉年華」,和法國羅浮宮、英國泰特現代藝術館等五座國際博物館及基金會合作,活用VR及AR技術,在0和1的世界裡,讓蒙娜麗莎走進清明上河圖,浪漫主義大師遇見草書狂人,成就一場東西文明的會面。

2023年故宮北院首推沉浸式數位展,獲得美國謬思獎的肯定,今年四月再接再厲,把8K超高清文物影像,結合沉浸式劇場和互動裝置,讓最經典的翠玉白菜、肉形石、谿山行旅圖等國寶,以全新的姿態現身。從前肉眼看不見的紋理、質地,都因放大數十倍而清晰可見,色彩更為鮮麗。觀眾漫步進入微觀宇宙,獲得全新的感動。
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
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預見百年後的地球
相信很多人從小到大,都被告知地球已被嚴重汙染,氣溫及海平面不斷上升,人類的生存處境岌岌可危。

儘管不該忽視這些警訊,但地球的前景一定得如此黯淡嗎?倫敦自然歷史博物館(Natural History Museum)近期和微軟合作的「看見大自然:混合實境體驗特展」(Visions of Nature: A Mixed Reality Experience),使用高科技的混合實境技術,帶觀眾穿越時空,前往百年以後、2125年的地球,看看會長什麼樣子?

頭戴裝置的觀眾,會經過八個分散在世界各地的生態系統,旁白會在耳邊敘說他們的故事。包括如何陷入生態危機,以及在人類利用科學力量介入之後,如何倖免於難並重獲生機。

舉例來說,因為過度開墾,非洲中北部的薩赫爾地帶一度喪失綠色植物,成為荒蕪大地。但在聯合國的支持下,這裡重新建造一道綠色長城(The Great Green Wall),綿延超過三千億坪的面積,種滿金合歡屬的樹種,鳥類紛飛,鮮花遍野。

又或者,由於雨林危殆,許多蛙類失去原有的家,但牠們卻在意想不到的地方重新繁榮:智利的市中心。政府將市內最大的公園改造成適合的棲地,提供青蛙避難所,也展現繁忙都市依然擁有保持生物多樣性的潛力。

一邊參訪展廳,令人眼花撩亂的奇妙生物會以各種生動的姿態,以及仿真的聲音躍現眼前,讓人不再對未來純然悲觀,而是更客觀地感受自然界的韌性,以及人類攜手合作的力量多麼強大。
克里夫蘭藝術博物館
克里夫蘭藝術博物館:轉角遇見瑪麗蓮夢露
位於美國俄亥俄州的克里夫蘭藝術博物館(Cleveland Museum of Art,簡稱CMA),是當地最受歡迎的博物館之一,每年造訪人次約80萬。其以豐富的亞洲和非洲收藏為傲,總藏品超過六萬件,橫跨六千年。而且入館免費。

該館推出的導覽App「ArtLens」十分出色。主打參觀之前、之中、之後,App都能成為你的絕佳旅伴。

下載App並啟動,簡潔俐落的頁面已經分類好。要找展件或是規劃旅程?不妨先搜尋展品關鍵字,或查看最受歡迎的藝術品有哪些。例如「觀眾最愛的50件作品」中,便列出安迪沃荷的經典之作「Marilyn x 100」:100個重複排列的瑪麗蓮夢露臉蛋,暗示1960年代大眾文化不斷複製貼上的性格。選出最想看的數件作品之後,再點「創造我的旅程」,App就會秀出最佳觀賞路線。當然,也可以參考館方推薦的步行順序,或查看近期的使用者都怎麼走。

在館內,App隨時能鎖定並告知你的所在位置,並提供每一件繪畫或雕塑品的基本說明,甚至對應的解釋影片。目前影片已經累積超過1,500部,還在持續增加中。逛完回家也能再登入欣賞作品,甚至可以利用免費開放資源,儲存、分享、再製精美的圖像,享受創作的樂趣。這款操作方便且資訊豐沛的應用程式,令你幾乎等於把一整座博物館的內容帶著走,並充滿使用樂趣。

 

1

0

1

2

3

4

5

6

7

8

9

0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