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Links
CROSS BOUNDARIES
Tag
Share
文|Ting(台灣女子的瀨戶內生活)
圖|manual_for_all
港邊提供休憩與觀光資訊的建築設施;沿著島上狹窄坡道奮力往上爬,映入眼簾的兩側壁畫;廢棄小學校舍,教室一角傳來的聲響;外觀老舊的日式住宅中,一面帶著光澤的牆;當地婆婆媽媽們與志工一起使用當地食材製作的餐點⋯⋯,這些聽起來十分日常的體驗,都曾經是日本瀨戶內國際藝術祭(Setouchi Triennale)的藝術作品。 他們分佈在島上、在港邊,在過往我們並不認為會有所謂的「作品」存在的地方。當你為了觀賞這些作品搭上船、踏上島,沿著官方地圖按圖索驥。推著色彩繽紛推車的婆婆與你擦身而過,分明是素不相識的陌生人,卻親切地和你說聲「Konnichiwa(你好)」。這些超乎我們認知的藝術體驗,反而是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的正常發揮。來到這裡,除了一般旅遊的事前準備,更強烈建議旅者淨空認知、打開五感,以接近零的狀態,迎接瀨戶內帶給你的體驗與感受。
當人口老化和外移成為日本多數非都市地帶普遍面臨的問題,緊鄰瀨戶內海(Seto Inland Sea)的香川縣(Kagawa),一群本地人長年思考、討論著該如何改變現況。經過多年努力,每三年一次的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正式於2010年起開始舉辦,透過藝術作品、劇團、樂團與當地傳統技藝的演出等,讓觀者更認識當地歷史文化、地理特色和在地食材。起初展覽的會場只有香川縣的高松港周邊,以及瀨戶內海上、隸屬香川縣的直島、豊島、女木島、男木島、小豆島、大島和岡山縣的犬島;自第二屆開始,除了上述地點外,也擴大到香川縣較西邊的沙彌島、本島、高見島、粟島、伊吹島及岡山市的宇野港周邊。 分為春、夏、秋三個會期舉辦,作品展出的地點多半交通不便,像是日本首座培育船員的海事學校所在的粟島、如今仍盛產品質佳又便宜的沙丁魚乾的伊吹島,都屬於搭乘電車後還需轉乘巴士,或步行再搭船才能抵達的島嶼。過去作為隔離漢生病患(也稱:痲瘋病)的大島,也隨著瀨戶內國際藝術祭的開放而逐漸被大眾認識。 在這樣環繞整座內海的島嶼上,透過身體親自探訪,能感受到島嶼和人一樣,有著不同的性格與氛圍;而透過遍及海邊、山頂,或聚落中的空屋,甚至是過去曾經人潮聚集的地點,配上各式藝術家以不同媒材、形式所創作並展出的作品,讓觀展者在欣賞與體感藝術的同時,也能更了解當地的歷史、文化特性,並欣賞到平日看不到的景色。 如此獨特的基礎設定,讓瀨戶內國際藝術祭注定成為一個「非日常」的體驗,更是每個造訪的人都必得打開心胸,開啟所有感官,才能真正感受藝術的獨特體驗。
步入廢校的小學,應該已無學生的校舍卻彷彿從哪裡傳來聲響;走進教室,能看見維持過往模樣的課桌椅,耳邊甚至傳來學童們的對話、嬉笑和校歌。桌上的時鐘都停留在同樣的時間,那是學童們最後離開這所學校、廢校當天的時間。透過作品,時空與聲響凝結在這一刻。
在能夠遠眺瀨戶內海的房間裡,以男木島與瀨戶內海為基礎所製作的大小島嶼,以及往來船隻的模型。觀賞時,耳邊偶爾還會傳來窗外海面駛過,往來高松與男、女木島的めおん號的船鳴。
林間垂吊了寫著姓名的400個風鈴,漫步其中,感受每一刻的光線變化、無預期的風吹動風鈴,帶著些許神祕的感受,有時靜謐,有時又是風聲與風鈴同步發出的劇烈聲響,是與自己、與自然和未知的對話場域。
位於豊島唐櫃港周邊,在海邊的一座小屋,收藏來自世界各地的人的心跳聲音。進入展間,聽見的是自己的還是誰的心跳聲呢?也可以另外付費在這裡錄下自己心跳的聲音,讓自己的心跳聲保存於此。
乍看空無一物的美術館,卻與島上的自然緊密連結。從地面滲出的水滴、隨時間移動的光影變化、隨風擺動的樹葉摩擦出時刻不同的聲音,以及偶爾的鳥鳴,會讓人不自覺的集中五感,感受眼前風吹草動的作品。
使用瀨戶內的當季食材,由島上的婆婆媽媽親自掌廚,提供家常料理,不定時還會舉行音樂演出。藝術祭帶來的人潮讓這裡逐漸成為島民聚會場所,現在也固定舉行島民慶生會,是藝術祭而讓空間、食材與島民結合,恢復地方生氣的成功範例。
在島上斜坡 、視野極佳處,改造古民宅而成的飲食場所,使用瀨戶內食材製作餐點,供應藝術祭期間造訪的旅客。
設置在古民宅裡的視覺藝術作品,同時也提供餐飲的場所。2019年會期使用香川當地食材與調味料創作,欣賞藝術的同時,也透過味覺認識當地飲食文化。
三都半島海邊的古民宅空地,使用原有的兩株茂密檜柏所搭建的樹屋。觀者可自行攀爬進入,一旁也有盪鞦韆,打破旁觀式觀展模式,讓每個人親「身」體感,宛如當地居民一般。
台灣藝術家王文志使用小豆島當地的竹子,與居民、志工在小豆島中山地區共同創作的大型作品。從2010、2013年小豆島之光、2016年橄欖之夢、2019年小豆島之戀,到2022年zero,已是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定番。除了遠觀,也可進入作品內或坐或臥,實際體感竹子的溫潤觸感與氣味。
集結香川縣的漆器藝術家們共同創作,利用可眺望男木島和瀨戶內海的空屋展示漆器。藝術祭期間也不定期舉辦漆器體驗課程。講師與志工都相當親切,不了解日文也沒關係,講師多會親身示範,不受語言限制。
取得資源、處理垃圾的困難,是島民的日常。《水》以直島居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井水為主題,在古民宅中進行展示。觀賞之餘也能與井水互動,重新思考生活中「水」的存在。
依據官方公布,下一屆瀨戶內國際藝術祭將於2025年舉辦,分為春會期(4/18-5/25)、夏會期(8/1-8/31),以及秋會期(10/3-11/9),為期107天。展覽會場將擴大至瀨戶大橋周圍的香川縣坂出市,讚岐市的志度和津田,以及東香川市的引田。除了排定行程、做好行前準備,曾經在香川縣居住與生活5年半的我,強烈建議放下一切猜測預期。吃飽睡足,準備好足夠的體力與開闊的身心,打開五感天線,好好接收與裝載遍及整個瀨戶內海的島嶼、山海,以及每個作品所要帶給你的非日常體驗。
1
0
1
2
3
4
5
6
7
8
9
0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