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YOND THE WHITE BOX



來一場藝術版城市實境遊戲

登出白盒子

文|黃瑋儒 Wei Huang

圖|manual_for_all

厭煩了固定規律的課表,想要安排自己的時間嗎?還是想要來一場小出走,偏離按部就班的路線,迎接自己的獨立與自由呢?白盒子裡的各種藝術,不論作品本身再怎麼驚豔特殊,仍然是一場被布局好的演出。如果身在美術館,參觀動線或作品編排,就像是一齣設定好故事走向的劇本;如果是劇場裡,音樂燈光的落點、演員的走位,也如同一本已決定章節的小說。 你知道嗎?其實藝術的發生還有一處超級生猛、超級有機的場域可供選擇,就是「城市」。

白盒子(White Cube)

多半被稱為現代主義式的美術館展覽場地。一來因為美術館牆壁多半是白色的,二來在這樣白色立方體中觀賞作品時,會自然產生安靜、專注,以及觀看的儀式感。

當藝術的背景不再是白牆或黑幕,而是被「釋放」到街邊、圍牆、學校、咖啡店,甚至是河堤、天橋、工廠、礦區⋯⋯等各種日常環境之中,路邊街景或往來路人都能成為藝術延伸的畫布或舞台。作品的色彩會和空間交織渲染,光影層次會隨著時間移動變化,創作者的初始設定雖然會被外在的「干擾」打破,卻也可能讓作品上演一場獨家驚喜實境秀! 在這個充滿變因、不按牌理出牌,也無實質「邊界」的展場中,身為觀眾的我們也不能安坐某地,被動地等待藝術前來靠近自己,是時候運用自己與生俱來的感官本能,出發越級打怪吧!勇敢推開門,走上無盡連綿的街頭與四通八達的馬路,捧著小小的冊子或大大的地圖DM,勾選想插旗親炙的作品,連連看它們的所在位置,自由地排列組合出專屬自己的觀展攻略。切記不要直線衝向目的地,因為沿路的探險尋寶,甚至幸運集得的數枚迷路徽章,才是升級版的實境體驗。

亞爾國際攝影節:延伸到景框之外的視覺饗宴

把整個城市當做一座超大型美術館的創意狂想,其實早在數十年前就已漸次發芽生根,並且在全世界各城市角落,茁壯長成了年年不可錯過的經典盛會。創設至今已超過50載的亞爾國際攝影節(Rencontres d’Arles),每年七月在南法的同名小鎮開跑,展期長達三個月,是世界級當代攝影大展之一;同時,在這小小的近代攝影重鎮裡,不僅有1981年名列世界文化遺產的古羅馬遺址,也以梵谷在此長居並留下許多代表作的佳話而名聞遐邇,造就亞爾成為一座充滿故事的古城。每年攝影節也選在晝長夜短、晚上11點才天黑的夏季裡,讓到來的旅人能更從容地漫步造訪各處。而在攝影展期間,不管是教堂、皇宮、競技場、古蹟迴廊、工業遺跡⋯⋯等非典型空間,都可能藏有一場精彩的攝影展!各種前衛、不設限的原創作品,既融入這些「另類」、「奇幻」的展示場景,也會打破攝影藝術原先強調寫實或紀錄的框架。最重要的是,亞爾國際攝影節所有的展出都對青少年特別敞開歡迎的雙臂,全部免費,18歲以下的年輕朋友都能隨時加入! 而在今年的亞爾國際攝影展中,來自台灣的攝影藝術家黃迦,以拍攝兩位自閉症男孩的攝影創作計畫《Silence Is Speaking》獲得「DIOR攝影與視覺藝術新秀獎」(Dior Photography and Visual Arts Award for Young Talents),是首位獲得該獎項的台灣創作者。攝影不僅跨越語言的隔閡,讓她捕捉兩位男孩背後沉默的聲音;也跨過文化的隔閡,觸動地球另一端的人們。而在亞爾這場為期三個月的攝影盛宴中,無論是誰,都能跨越語言與文化隔閡,在數不清的影像中找到共通語言。

亞維儂藝術節:整個城市都是表演者的舞台

同樣在七月,表演藝術愛好者會湧入離亞爾不遠的另一座中世紀古城——亞維儂(Avignon)。躋身全球指標藝術節之一的亞維儂藝術節(Festival d’Avignon),每年都有世界最頂尖的藝術巨擘在專業的室內外劇場殿堂演出新作。而在殿堂之外,還有最狂放、最實驗的「外」亞維儂藝術節(Festival d’Avignon OFF),聚集了來自世界各地高達上千組表演團體,在超過130間劇院、200個場地中,從早到晚毫無間斷;更不用提在此段期間現身、來自世界各地的街頭藝人,更是隨時隨地會出現在城市的各個角落進行演出。無論是為此而來的戲迷,或是走過路過的遊客,最不可能錯過的就是隨時會遇見的藝術。 無論是開幕前夕所有劇團與表演者傾巢出動的大遊行,還是每日從近午到凌晨的超滿演出檔期,自由地遊走在城市各處角落觀賞節目,同時盡情探索城鎮風光的星夜晨昏。除了跟著手機行事曆自排的節目表,還可以在等待開演的空檔,與各路觀眾分享與交換看戲心得。畢竟要精準攻克每年厚達400多頁的節目指南絕不是容易的挑戰,觀察購票人龍,主動開口聊天獲取口碑情報,以及蒐集每日報紙的星級評比,就是享受亞維儂藝術節的標準起手式。

白晝之夜:一夜限定的顛倒城市

想要一個堂而皇之的正當理由,與朋友一起夜遊嗎?一夜限定的白晝之夜(Nuit Blanche)絕對是讓你們都玩到捨不得睡的最佳首選! 這個始於2002年法國巴黎的跨夜藝術文化活動,除了今年配合奧運期程提前至6月舉辦,過去固定在每年十月的第一個星期六舉行,從晚上6點到翌日清晨6點,整整12個小時的不眠展演,陪伴漫遊的參與者在整座城市裡通宵歡慶。如同前兩個藝術節,各類型藝術如音樂、舞蹈、馬戲、裝置、新媒體藝術⋯⋯等會隨機發生在城市裡;白天才能造訪的博物館、古蹟建築、市政場域,甚至破天荒會在深夜開門迎客;偶爾還會有未曾對民眾開放、首次揭密的倉庫廠區,特別在這不眠夜舉辦一場跨界搖滾演唱會。原本正經八百的城市,搖身一變成為當夜限定的野放派對。 台北在2016年也加入響應白晝之夜的行列,每年都有一天打開自己,邀請市民加入這場夜間藝術派對。2024年預計在11月第一週舉辦,睡不著的你準備掀翻棉被啦!

藝術瘋街、城市逃脫——好奇心就是你的解謎道具包

「城市也相信它們是心靈或機緣的產物,但是心靈或機緣都不足以支撐城市之牆。你感到歡愉,並非由於城市的七大奇觀,或者七十個奇觀,而是在於它回答了你的問題。」——《看不見的城市》(Invisible Cities)卡爾維諾(Italo Calvino)著作。 無論是哪一場以整座城市做為展演基地的藝術節,除了作品的吸睛大法互別苗頭、不可錯過之外,另一個重點看頭絕對是城市本身。因此,儘管勇敢去闖、去提問、大膽地疑惑,帶著好奇心出發吧!藝術將會點亮平凡無奇的街廓、建築與生活的暗角,也點燃自由與好奇的火炬,帶著你看見更寬廣無垠的世界。

登出白盒子
威尼斯藝術/建築雙年展(La Biennale di Venezia)

以奇、偶數年為分界,由藝術和建築展輪番上陣,是1895年起最具指標與規模的國際展覽之一。其中由各國策展的國家館,可一窺全世界對共同未來的不同解譯。

日本越後妻有大地藝術祭(Echigo-Tsumari Art Triennale)

每三年在新潟縣的山間農村聚落中舉辦,是世界最大的地景藝術節始祖,用藝術串接地景,農田作為舞台,也成功賦予這片「極限聚落」嶄新的生命。本屆(2024)7月中開展,展期至11月10日!

奧地利林茲電子藝術節(Ars Electronica Festival)

每年9月舉辦的重量級新媒體藝術節,強調科技藝術與社會脈動的關係,原為重工業都市的林茲在文化轉型後,一起探索人類與科技的未來。

愛丁堡藝穗節(Edinburgh Festival Fringe)

始於1947年,每年8月在蘇格蘭首都愛丁堡舉辦,與亞維儂並列世界兩大表演藝術節。與愛丁堡藝術節同期舉辦,差別是藝穗節沒有審查,找到場地就可以演出,節目領域與題材十分多元。

卡塞爾文獻展(Kassel Documenta)

始於1955年,最初是為了洗去納粹時期備受壓抑的藝術發展,爾後每5年在德國卡塞爾舉辦,每次為期一個月,各類展覽作品和相關的藝術活動會散佈在城市的各個角落,下一屆將是2027年。

馬祖國際藝術島(Matsu Biennale)

遍及馬祖四鄉五島,融入歷史軍事地景,走入常民百姓生活的藝術節。每年一度,藝術不只妝點地景,更像是擾動島嶼與地方的酵母,創造每個夏天屬於馬祖的島嶼釀。

 

1

0

1

2

3

4

5

6

7

8

9

0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