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策展人:走在邏輯線上不失感性地說故事

文|Yuhshan Lin

圖|Jean Zhan 

張為雲
張為雲

為美學創辦人,策展經驗10年。16歲開始學畫,新聞系畢業,至英國攻讀視覺藝術。無論背景如何,熱情與邏輯、感性與理性的平衡,才是成為藝術策展人的核心。

身為藝術策展人,我會將自己比喻成一名吟遊詩人,將聽到、看到的事件串成一個完整的故事,並利用動作、道具來引出情緒,傳達給觀眾、幫助他們理解。因此有一條主軸「故事線」是構思展覽時最重要的準則,有故事就有畫面,我常跟我的團隊成員說,閉上眼睛,只要能想像得到走在展場裡面的感覺,像是踏著什麼樣的材質進入、看見哪種佈置、聽到聲音從哪邊傳過來⋯⋯,腦袋中畫面夠強烈,那就是可以進行下去的企劃! 以我們團隊在2021年策劃的《小王子75周年特展》為例,緊扣一個提問:尋找。在不同房間尋找他人的同時也是在尋找自己的模樣,叩問初心。故事設定有個時空旅人邀請觀眾走入不同人的房間,並利用場景氣氛的營造,帶出不同角色的個性,也增添互動的趣味性;像是在致富的人的房間內,每打開一個蓋子、就會傳出一句讚美的話,如果把頭伸進帽子裡,就會聽到鼓掌的聲音;另一個國王的房間內,則有高高的樓梯,走上去,就能感受到國王的尊貴與孤獨。 藝術策展人運用四成的感性說故事,用六成的理性去整合大小事,「協調」不同的個體完成相同目標、「平衡」各式各樣的要求、「整合」分工下的所有產物,確保展覽持續在一條主軸上進行。 由此可知,想成為一名藝術策展人,需要兼具熱情與邏輯、還有與人接觸溝通的意願,持續累積經驗,並從日常中培養美感。生活中的美感練習可以從喝水的杯子開始選擇,不同的使用物品搭配,都能看出一個人的喜好與個性。休閒時除了進入正規的美術場域欣賞展覽,也可以多逛街,每個店面的背後都是由企劃演進而成的生活展場,販售物品也傳遞品牌價值。多接觸、多吸收,才有機會找到自己真正喜歡的方向。喜歡閱讀的人,推薦多看藝術思維的書,比起藝術的呈現、更需要思考脈絡。 從事藝術策展人讓我成長不少,老實說小時候是個完美主義者,但策展牽涉的層面廣大、不停跟不同人對話,有預算限制、有業主要求、有藝術家的堅持、有團隊管理⋯⋯,可控或不可控的因素不斷出現,永遠都會有不完美的部分,卻總是希望再更優化一些。不過一但完成進場,就會有無比的滿足感和成就感,我學會接受一點點的不完美,在最平衡的狀態下,持續挑戰並快樂地工作!

 

1

0

1

2

3

4

5

6

7

8

9

0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