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只看影像,聆聽也是如此精彩!

文|謝賀銘

看電影,真的只是用眼睛嗎?不管是到電影院,或者是用自己的筆電連上串流平台,我們的聽覺,也都會是欣賞電影的共同感官。電影的「聽覺」大致可分為兩個部分,一個是配樂也就是音樂,一個則是我們前面介紹過的聲音設計。自從電影跨進有聲時代之後,這兩個部分就各自成為一種專業。缺少了其中一個,一部電影就沒辦法精彩地說完一個故事了。下面要介紹的幾部影片,有的有著令人難忘的配樂、有的則是聲音設計很出色,或者前面兩者兼具。另外有一些電影,分別提醒了我們聽覺的美好、錄音的重要,還有電影聲音設計裡很重要的一項任務⸺擬音。看著這幾部影片,或者聽著配樂大師的樂章,我們將一同在電影的世界裡,尋找關於聲音的寶藏。

聆聽精選:那些不可不提的配樂

圖片來源:IMDB
《超級狐狸先生》(Fantastic Mr. Fox) 美國,2009
動畫片裡的世界是虛構的,因此相較於真人電影,配樂尤其重要,它可以帶動出整部動畫的氣息(輕鬆、黑暗等等),或是製造出某個片刻的情感 (比方有兩位主角即將離別的難過心情,或有兩位主角即將對戰的緊張氣氛)。它也會有更多發揮的空間,可以很強烈、很鮮明,帶出更多戲劇性。比如說宮崎駿的電影裡,由作曲家久石讓譜出的配樂,就總是能在關鍵時刻,把情感或氣氛堆積到最高。而由已成為新一代配樂大師的亞歷山大・戴斯培(Alexandre Desplat)所譜寫的《超級狐狸先生》配樂,則用了木琴、鐵琴、直笛這些民謠風格的樂器,創造出一種輕盈、俏皮、可愛的感覺,有時候甚至還加上口哨聲,塑造起了整齣動畫的喜劇風格。再加上喬治・克隆尼(George Clooney)、梅莉・史翠普(Meryl Streep)等好萊塢大明星的配音,讓人在看這部定格動畫片時,耳朵很難不打開。
圖片來源:IMDB
《約翰.威廉斯-柏林音樂會》 約翰.威廉斯與柏林愛樂,2022
《星際大戰系列》(Star Wars)(已上映的全部 9 部)、《哈利・波特》(Harry Potter)系列電影前三部、《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約翰威廉斯(John Williams)配樂過的經典電影,實在太多了列舉不完,而且這位配樂大師中的大師,今年都已經 91 歲了,還剛幫電影《法貝爾曼》(The Fabelmans)做完音樂,也再次和大導演史蒂芬・史匹柏(Steven Spielberg)合作。約翰・威廉斯氣勢磅礡、主旋律很搶耳的配樂,非常好認,也讓音樂成為了一部電影的記憶點 ⸺很少人看過《星際大戰》,會不記得那段電影主旋律吧! 2021 年約翰威廉斯和柏林愛樂,合作了一系列音樂會,並錄製成專輯,將他的經典配樂,再度詮釋為一首又一首引人入勝的交響詩。
圖片來源:IMDB
《末代皇帝》 (The Last Emperor) 義大利、英國、中國,1987
這部由義大利導演貝托魯奇(Bernardo Bertolucci)執導的影片,描述了滿清最後一位皇帝溥儀的人生,以西方角度來敘述一段中國歷史(主要人物也是以英文對話)。因此配樂上,我們也很明顯地聽到了「中西合璧」這個特點。為此片譜寫配樂的有三位:日本的大師坂本龍一、Talking Heads 樂團的主唱大衛拜恩(David Byrne),以及聞名全球的華人音樂家蘇聰。原本只是參與電影演出的坂本龍一,後來被導演請求共同創作音樂,他譜出了許多充滿東方色彩的樂韻,再請西方編制的管弦樂團演奏,在東方與西方之間找到了美好的平衡。但電影讓人最難忘的主旋律,則是由大衛拜恩寫出的。三方合力貢獻的配樂,成為了整部電影的靈魂,好幾幕戲都因配樂的響起,而更有張力了。

好片指南:你不該錯過的「視聽」體驗

《艾蜜莉的異想世界》 (Le Fabuleux Destin d'Amélie Poulain) 法國,2001
談到令人印象深刻的電影配樂主旋律,法國電影《艾蜜莉的異想世界》以手風琴悠悠演奏出的樂韻,絕對可以入選前幾名。這首主題曲以及整部電影的配樂,都是由法國音樂家楊・提爾森(Yann Tiersen)所創作的。他所譜寫的旋律,讓電影沉浸在濃濃的法國風情中。各種打擊樂器以及手風琴的演奏,也更突顯了這部電影裡活潑的氣息以及鮮豔的色調。不過除了生動的配樂,《艾蜜莉的異想世界》也有很豐富的聲音設計,特別是在快速剪接而成的那幾段,從艾蜜莉的各種想像、她的人生片刻快閃回顧,到她周遭人物細碎的軼事,都有著相對應的聲音拼貼,引導出明快的節奏,也為原本就很繽紛的視覺風格,再上了一層聲音的色彩。
圖片來源:IMDB
《擬音》 臺灣,2017
用文字介紹過「擬音」後,我們可以再透過影像的紀錄,深入去了解一位擬音師的技藝是什麼。《擬音》這部臺灣的紀錄片,就跟隨著國寶級的電影擬音師胡定一,觀察他如何用各式方法、物件,逐秒看著還沒有音軌的影像,巧妙又精確地創造出影像裡該出現的聲響。他對聲音的堅持,讓腳步聲都可以透露出情緒。四十多年來,他謹守在電影聲音領域的崗位,看著國片一路發展,也看著錄音科技逐日的進步。《擬音》不但挖掘出擬音師這個已經快被遺忘的工作,也記錄了一種對聲音所懷有的絕對熱情。
圖片來源:牽猴子整合行銷
(Rockfield: The Studio on the Farm),英國,2020
以「錄音」這件事做為主題的紀錄片可能找得到好幾部,但把「錄音室」描述得這麼有魅力的,大概就只有《搖滾農莊錄音趣》了。那實在是因為搖滾農莊錄音室太過傳奇:繼承父母位於英國威爾斯鄉間農場的一對兄弟,將農舍改建成了一間又一間的錄音室,還提供住宿。因為夠偏僻,可以讓搖滾樂手盡情地刷出最大聲的吉他、敲出最大聲的鼓擊,也吸引了一個又一個的搖滾大團前往朝聖。酷玩樂團(Coldplay)主唱克里斯・馬汀(Chris Martin),就稱搖滾農莊為「英國音樂圈的霍格華茲」。《搖滾農莊錄音趣》透過知名樂手分享當年在搖滾農莊的種種往事,呈現了錄音的過程與環境對於音樂本身的深遠影響。原來好的錄音室,就是金曲製造機。
圖片來源:這次映畫
《靜寂的鼓手》(Sound of Metal) 美國,2019
聽不到了,會是什麼感覺?電影《靜寂的鼓手》講述一名樂團鼓手,因長期暴露在音量過大的環境裡,發現自己失聰了。面對聽力突然消失,他用盡全力想找回人生的位置與方向,一心一意希望自己可以再次聽見外面的世界。這部電影厲害之處,就在於它透過了精準的聲音設計,讓我們也「聽見」了主角聽力受損的狀態,更仔細聽見了他內心世界的希望與絕望。助聽器裡微弱又吵雜的聲響,更透過聲音處理逼真地呈現。這些聲音上的安排,加上男主角精湛的演技,讓人感同身受失去聽力的無助。
圖片來源:IMDB
《鳥人》(Birdman) 美國,2014
有聽過「一鏡到底」這個拍攝手法嗎?在電影裡,它指的是某場戲用同一個鏡頭拍完,沒有剪接,只有靠攝影機的移動,來捕捉主角在空間裡的來去。《鳥人》就是一部以一鏡到底的原則來拍攝的電影。不過大部分的人,可能都只注意到這部片視覺上的一鏡到底:男主角是一名昔日扮過超級英雄的過氣演員,穿梭在不同的地點,忙著關於新劇大大小小的事,然後鏡頭好像直播一樣,一直跟隨著他沒有停過。但視覺上一鏡到底,聽覺上當然也要一鏡到底,所以要怎麼讓各個場景裡的聲音,自然流暢地跟著鏡頭延續下去,就真的展現出《鳥人》聲音設計的超凡功力了。此外這部片的配樂也很特別,轉場時常常聽到的,是一陣爵士鼓手的即興演奏,用最簡潔的方式,表達了主角複雜的情緒。
圖片來源:IMDB
《萬花嬉春》(Singin' in the Rain) 美國,1952
這部電影是「歌舞片」的終極經典!什麼是歌舞片呢?也可以稱之為音樂劇電影,主角以及周邊的人物,會在某些場景裡開始又唱又跳,他們所唱的歌曲不只是好聽,也會推動劇情的發展。《萬花嬉春》裡,男主角繞著路燈跳舞、唱著主題曲的一幕,成為了跨世代影迷的共同記憶。但此片有趣之處,是它的故事背景設定在電影從無聲走到有聲的年代。最早期的電影都是「默片」,沒有聲音,對白都是靠字卡、字幕呈現。《萬花嬉春》就描述 1927 年的好萊塢,一位原本在默片時期當紅的女明星,因為講話聲音不動聽、也不會唱歌,在電影開始發展出有聲技術後,只得找人聲的「替身」幫忙。《萬花嬉春》以令人會心一笑的方式告訴我們,原來電影當初為了要「發聲」,可是經歷過一連串的衝擊和困難呢!
圖片來源:IMDB

 

1

0

1

2

3

4

5

6

7

8

9

0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