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見音樂:用手語唱歌

文|Corinna da Fonseca - Wollheim

來源|The New York Times

近日一個午後,在紐約布魯克林一間明亮的工作室裡,莫文・皮莫-歐布萊恩(Mervin Primeaux - O'Bryant)和布蘭登・卡贊-馬多克 斯(Brandon Kazen - Maddox)正在拍攝一支 MV。他們翻唱 1970 年代的金曲〈往喬治亞的夜班車〉(Midnight Train to Georgia,暫譯),但整間屋內卻只聞原唱葛蕾蒂絲・奈特與種子合唱團(Gladys Knight and the Pips)的歌聲。然而,工作室中的這兩個人也在高歌⸺只不過,是用他們的雙手。

在拍攝〈往喬治亞的夜班車〉的 MV 時,卡贊-馬多克斯,比出「關係」(relationship)一詞。(圖片出處:Justin Kaneps/The New York Times)
皮莫-歐布萊恩是一名聽障演員和舞者,卡贊-馬多克斯則是一名聽覺正常的舞者和編舞家,不過他有七位家人是聽障,因此也能流利使用美國手語。他們錄的這首〈往喬治亞的夜班車〉,是卡贊-馬多克斯為藝術串流平台 Broadstream 製作的 10 首黑人女性經典歌曲的手語翻唱之一。

在世界各地,音樂都在講述不同族群的起源故事,教導如何感知情緒,並鞏固歸屬感,因而將各個社群緊密地聯繫在一起。許多美國人對手語歌唱的認識,僅止於超級盃等活動上,多少會看見手語譯者,站在流行歌手身旁表演國歌。但隨著 YouTube 上流行起手語 MV、聽障和非聽障觀眾的留言更加活躍,美國手語的豐富多元,也有了更廣大的舞台。

你和音樂、舞蹈和美的關係是什麼?你在其中看見了什麼,是值得我去學習的?人們應該要更常交流這些東西。

「對不同的人來說,音樂有著很多不同的含義,」聽障演員兼舞者亞歷山大・韋爾斯(Alexandria Wailes)在視訊訪問中說道。韋爾斯曾在 2018 年的超級盃上表演美國國歌,而她去年也在 YouTube 上,以手語表演美國作曲家艾力・韋塔克(Eric Whitacre)的〈輕唱〉(Sing Gently),並吸引了上千次觀看。 「我知道,當你聽得見聲音的時候,『聽不到』這件事似乎就會把你、我給區分開來。但是,你和音樂、舞蹈和美的關係是什麼?你在其中看見了什麼,是值得我去學習的?人們應該要更常交流這些東西。」 一場好的美國手語表演,重視動態、修辭和韻律。手語中,包含了手形、動作、位置、手心朝向,和臉部表情,這些都可以和「藝術手語」(visual vernacular,一種脫離各國手語系統的、較為自由的視覺語言)相結合,讓技藝高超的手語使用者,可以去參與作曲者描繪的聲音,以豐富歌曲。 在〈往喬治亞的夜班車〉這首歌裡,合音歌手(由卡贊-馬多克斯擔任)鼓勵著奈特,讓她振作起來,追隨回到家鄉喬治亞的戀人。在原始版本中,種子合唱團重複唱著「上車」(all aboard)。但是當卡贊-馬多克斯以手語表演時,這句歌詞成了讓人想起火車和齒輪運作的手勢。他打趣地拉了一下隱形的汽笛,來對應樂隊的喇叭鳴聲。皮莫-歐布萊恩則擔綱主唱,以輕柔的動作延伸歌詞意境,就像在這首歌中「在不久之前-喔-喔(not so long ago - oh - oh)」 這句歌詞,那個長長的「oh」上,他的雙手就一路飄落到膝蓋上。這兩人還融合了黑人手語的手勢在歌曲中。

「雙手會有它們自己的情緒,」皮莫-歐布萊恩說。「有它們自己的想法。」

聽障歌手演繹歌曲前,會透過各種可能的方式去體會那些歌曲。他們會著重在感受聲音的震動,也就是用身體去體會。作為一名訓練有素的芭蕾舞者,皮莫-歐布萊恩說,他尤其能感受到,鋼琴聲透過木地板傳來的的震動。 在 1990 年代早期,皮莫-歐布萊恩還是華盛頓聽障模範中學(Model Secondary School for the Deaf in Washington)的學生,當時有位老師讓他在黑人歷史月的時候,表演一首麥可傑克森的歌,他的直覺反應是拒絕。但那位老師把他拉了出來,他被推到聚光燈下,面前還有一大群觀眾。然後,「燈亮,該我表演了,然後我就爆發了,用手語表演了那首歌,那感覺很好。」隨後,觀眾熱烈鼓掌:「我就愛上了在舞台上表演。」 在布魯克林的拍攝空擋,皮莫-歐布萊恩說,一些非聽障手語使用者所創作的音樂錄影帶缺乏表達性,不過就是呈現了歌詞和基本節奏。 他說,「有時譯者不會表現出那種跟音樂相連的情緒,」他說。「聽障人士看了大概會想說:那是什麼鬼?」 兩人都提到芭蕾舞訓練對他們的手語所產生的影響。卡贊-馬多克斯說,他 20 多歲、天天上芭蕾課的時候,他的手語變得更優美了。 「芭蕾舞有個特有的概念,強調手臂的軌跡意識,我真的把它深深烙在我的體內,」他說道。「然後我發現我用了一輩子的手語,變得更適合與音樂結合。」 無獨有偶,韋爾斯也把她的音樂性歸功於舞蹈方面的訓練。「我身體的整體空間感知,變得更加敏銳,」她說。「而且,也不是每個人就天生擁有一副好歌喉,對吧?所以我覺得,在手語上也是如此。」

 

1

0

1

2

3

4

5

6

7

8

9

0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