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Links
NEW YEAR WISHES
Share
文|編輯部
圖|Jean Zhan
文|白經濟網站作家 RedHerrings
你有設立過新年計畫嗎?在新的一年開始之際,許多人都會為自己設下一個目標,並且期許今年自己一定要達成。舉例來說,你可能會下定決心今年要看完50 本書,或者要學會打桌球。可惜的是,到了一年的末尾,當被問到「新年計畫完成得如何啦」,大家經常都是灰頭土臉,不敢承認自己虎頭蛇尾或是沒做到。為什麼人們的新年計畫經常不會成功呢?我們就來實際想像一些新年計畫:你決定今年要看50 本書。這麼算一算,一個月只要看4 本書左右就好,感覺也不是特別多。的確,在1 月初似乎還能每週看一本書,但之後慢慢開始做不到……拖到開始放寒假後,好不容易有時間休息一下,你又覺得,唉呀我還是不用把自己逼得這麼緊,只要稍微加快一點速度就好!結果不知不覺,床頭積下的書和參考書一樣愈來愈多,想想一年 50本的目標好像完成不了,乾脆雙手一攤選擇放棄。 看到這裡,你是否在想「天哪這不就是我」嗎?先別緊張,為自己設下野心太大的目標並非你的專利。在經濟學中,有一個跟心理學非常接近的分支叫做「行為經濟學」,在討論人們的選擇行為如何受到一些「似乎」不那麼理性的心理影響。其中一個理論叫做「現時偏誤」,主張人們相對於未來,會特別側重此時此刻的享受。請你想像兩個情境:第一個情境是,在下週的同一時間,你可以選擇出門運動或在家休息;第二個情境,則是「現在」你想要出門運動還是在家休息。因為運動有助於維持身體健康,所以你可能會理性地認為,下週出門運動當然是件好事。然而,在第二個情境中,想到現在出門運動又累又麻煩,就覺得 30 年後的身體健康才沒那麼重要!因此,你可能就會寧願在家休息了。甚至到下個星期,你也會更重視當下的享受,而決定不要出門運動。
這和你的新年新希望有什麼關係呢?假如你沒有辦法事先預知你有這種「現時偏誤」的話,你就會在新年開始,替你的未來設下很高的目標,最後也只能失敗收場。 不過要怎麼計劃,才能避免新年新希望只會變成希望呢?在行為經濟學中,的確有一些方法可以幫忙你。首先,在訂計畫時,就要意識到自己可能有「現時偏誤」,也就是意識到自己未來可能會很懶散!你要先想像懶散的自己會怎麼做,然後在這個條件下訂定可行的目標。另外,你也可以讓目標看起來不要那麼嚇人。與其設「一年要看50 本書」,不如變成「每天睡前要在床上讀 30 分鐘的書」,不只聽起來比較舒服,對於怎麼達成計畫的步驟也更加具體,就更有可能達成了!最後,你可以跟別人約好一起完成計畫,彼此相互督促,讓未來想偷懶的自己更有動力。希望這些小祕訣,可以幫助你圓滿完成你的新年計畫!
1
0
1
2
3
4
5
6
7
8
9
0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