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Links
DREAM
Tag
Share
文|蔡宇哲
圖|Jean
「昨天我夢到有隻恐龍在追我耶,好可怕喔!」、「我反而是夢到在一個冰淇淋島上,超開心的」、「我都很少作夢……」。幾乎每個人都經歷過夢境,但各自的經歷不盡相同。有的人每天都會作夢,甚至一天會作數個夢,但有的人是很多天才會做一次夢,這當中的差別是什麼呢? 要瞭解夢,就得先瞭解睡眠是怎麼一回事。很多人以為睡覺就是躺著不動的休息,其實並不然,睡眠過程中,大腦與身體會有階段性的變化。簡單來講,睡眠可以分成兩種截然不同的狀態,一種是快速動眼睡眠(rapid eye movement sleep),顧名思義就是在此階段時眼睛雖然閉著,但偶爾可以看到眼球會快速地轉動;另一種則為比較安穩、深沉的非快速動眼睡眠(Non-rapid eye movement sleep)。睡眠中,這兩種狀態會循環交替出現,一個晚上大約會有 4 到 5 次的循環。那這個循環跟夢有什麼關係呢? 有研究者發現,如果把人從快速動眼睡眠喚醒時,會有很高的比例回答「我正在作夢」,後續也有很多研究都支持了這個說法。快速動眼睡眠的狀態也因此被當成是「作夢的睡眠」。但這麼說來,每晚睡覺會有 4 到 5 次的快速動眼睡眠,應該就會每天都做很多夢才對啊,為什麼大部分人都只記得一個夢,甚至很少作夢呢?當中的關鍵是剛做完夢有沒有醒過來,如果稍微清醒那就會記得夢境,否則這個夢的記憶就會消逝囉。也就是說,每個人每晚都會作夢,只是不記得罷了。而且不記得也不錯,這表示你睡得好、睡眠都沒有中斷。
既然每天都會有夢境,那這跟生活中什麼功能有關呢?古時候的人覺得夢境是神或神祕的力量所啟發,甚至可以預知未來,因此會將夢的發生視為神聖的現象。甚至會有特定的儀式、場所來讓國王可以好好作夢。現代科學愈來愈發達後,發現夢境並不是什麼神祕力量涉入,也沒有預知未來的功能,但夢境還是有些好處的。研究指出,夢境對於問題解決有幫助,當你對一個問題苦思不解,或者是要找尋靈感時,去睡覺作個夢起來,就更有機會天外飛來一筆好想法來解決問題,所以睡覺與作夢可不是浪費時間的事喔。 除了可以啟發靈感創意外,作夢還有一個很棒的功能⸺調節情緒。每個人每天多多少少會經歷一些不好的事,產生負面情緒,一些較為重大的事件甚至會以惡夢的狀態出現,讓人更加心情低落。不過科學研究發現,做惡夢有時是好事!有作夢的話,對於白天出現的負向刺激就比較不會有太大的反應,換句話說,就是比較不低落。而且在夢中多次重現重大事件的話,反而可以讓人更容易釋懷、比較不憂鬱。 作夢是人們睡眠時自發性的現象,所經歷的內容、景象、人物,是由大腦中記憶而來,不過這記憶並不是依照原本的歷程走,而是會有錯置的情況。有一些心理學家認為,透過瞭解自己的夢境,可以知道內心還有什麼事情沒有放下,以至於常常出現在夢中。透過解讀自己的夢境來更加瞭解自己,並試著放下過往的傷痛。
雖然夢境內容是自己產生的,不過外在環境還是可能會有影響力。就像是電影《全面啟動》中有一幕,主角在真實世界的身體落入水中,而夢中的他就看到房間突然淹大水,看來身體的感受還是會對夢境產生些微影響。確實早有研究發現,在睡眠時身體所知覺到的刺激可能會轉化為夢境中的元素,例如在作夢時在人臉上輕輕地灑點水霧,會讓人夢裡出現水;作夢時讓人聽到一些聲響的話,夢中可能會聽到打雷等等。因此也有一些心理學家認為,作夢時如果可以聽到一些柔和的音樂,或許可以讓夢境變得更美好、醒來後會覺得睡得很開心。
《全面啟動》電影裡也提到可以在夢境植入一個意念,讓人醒來後的想法有所改變,這聽起來很神奇,但實際上是有可能的,不過並不是在夢中,而是在安穩的深沉睡眠時。 而期刊《Science》曾刊登一篇有趣的研究,利用聲音與「反偏見刺激」做連結。例如一般人都認為女性不擅長數學、擅長畫圖,研究中就要求參與者在看到女性跟數學配對時要按鈕並給予聲音回饋,跟畫圖配對時不可以按鈕也不會有聲音回饋。 在進行兩次反偏見的學習後,讓參與者躺上床睡 90 分鐘(實際睡約 60 分鐘),並於進入深度睡眠(慢波睡眠)時播放前面回饋的聲音給他聽。 參與者醒來後,再度進行偏見的測試,所有參與者的偏見程度都降低了,而那些在睡眠中有播放回饋聲音的參與者,他們的偏見程度降低更多。這篇研究可以發現:偏見來自於認知、認知來自於記憶。而透過睡眠來強化反向的記憶,就可以改變認知進而改變偏見。
大部分人的夢境多半像是在演一齣戲,但卻是身不由己的狀態,沒辦法像《全面啟動》一樣,控制自己在夢中要做什麼。而且通常在夢中並不知道自己正在作夢,而是醒來之後才恍然大悟「啊!我剛剛是作夢」。不過有少數人在夢中清楚地知道自己正在作夢,甚至還可以控制夢中的行為,或者會有「夢中夢」的現象⸺這種狀態稱為「清醒夢」(Lucid Dream)。 清醒夢的感覺就像是進入一個異世界一般,不僅知道自己正在非現實狀態,也可以控制自己的行為。為什麼會有這種情況呢?研究發現,做清醒夢的人,大腦負責自我監控的前額葉與負責自我知覺的顳額葉這兩個區域會更加活化,也就是說這兩個腦區還是醒著的狀態,也因此就可以覺知到自己在夢中。 這聽起來似乎很不錯,可以像電影《阿凡達》一樣在夢中體驗截然不同的人生。不過,實際上並非如此,臨床調查發現,常做清醒夢的人睡眠品質比較差,甚至有些人表示常做清醒夢讓他很困擾,有時還會搞不清楚是夢,還是真實生活中發生過。所以就像前面所說,「一夜無夢」是件好事,有好的睡眠品質,醒來後才會活力充沛,有充足的精力來因應一天的生活。
文|編輯部 圖| Jean 你曾在午睡時突然一陣抖動而驚醒嗎?還是遇過睡到一半卻全身無法動彈呢? 每年農曆七月是俗稱的鬼月,而每個人最常有的撞鬼經驗就是「鬼壓床」⸺這種介於清醒與快速動眼期之間,同時具備清醒時的意識覺知跟快速動眼期的身體癱瘓、部分幻覺的狀態,就是所謂的「睡眠癱瘓症」。這種情形好發於長期睡眠不足、作息時間不規律、壓力過大等人的身上, 為了補充睡眠,只要一入睡就會進入快速動眼期;小睡超過一小時、仰躺入睡時,肌肉負擔較少也易出現睡眠癱瘓症。 所以,通常有人會給出在鬼壓床的時候應該唸佛經或罵髒話的建議,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助益,不只是穩定情緒的方法,還有「時間差」,讓身體有醒來的時間,也不至於會一直有「我不能動了……好可怕!」的念頭。如果因為種種原則不想唸佛經或罵髒話,可以試著全神貫注在手指頭上,只要手指動了,其他部位也就可以慢慢動起來了。 至於午睡時,容易夢到踩到一個洞或是從高處墜落,而突然抖動一下,但過了一會兒好像沒事地睡著的現象,則是「入睡抽動」。剛入睡時,大腦的感官曲解這些放鬆的信號和跡象,然後將信號發送到手臂和腿部的肌肉,試圖重新恢復平衡,這種症狀與睡眠癱瘓症的原因類似,通常出現在精神緊張或身體疲憊的人身上。 不過鬼壓床可能與嚴重嗜睡的「猝睡症」有關,假使類似這樣的睡眠障礙困擾你很久,就該找有睡眠中心的醫院做檢查,不需害臊。
1
0
1
2
3
4
5
6
7
8
9
0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