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Links
NATURE
Tag
Share
文|阿鏘的動物日常
圖|劉倩帆
繪本中的美洲河狸經常被描繪成戴著工地安全帽、身穿連身工作裝的模樣,而現實中的河狸,正是從建築設計到現場施作都一手包辦的優秀工程師。河狸是僅次於水豚,第二大的囓齒類動物,後腳有蹼,還有像槳一樣的片狀尾巴,是水性極佳的半水生大老鼠。 一對河狸夫妻會一起開拓牠們的天地,首先是選定合適水道築起一道「水壩」,用樹枝、葉片和泥土混合建造。水壩成形後,上游會形成 小池塘,河狸便在池塘中央蓋起巢穴。河狸的湖中小屋開口在水下,水壩的目的就是用以調整水位,讓巢穴出入口不會露出水平線,即使冬季湖面結冰也能確保巢穴安全。一個河狸家族能多達十名成員,並建造多個河中小屋。兩歲前的小河狸會留在家庭中協助照顧弟妹,同時學習築壩技巧,直到成年後才離開。 河狸建設水道工程時,會以巨大的門牙啃倒合適的樹木扛走木材,牠們能站立以後腳行走,並以口啣樹枝用前腳輔助搬運。牠們是高效率 的建築大隊,一家河狸在領域中會建多個水壩,並能在一夜間修復遭受破壞的水壩,全靠自己的牙齒啃咬來改變環境。 19 世紀人類工業發達後,將河狸視作有害動物,認為河狸會影響伐木業、破壞土地、妨礙交通,毛皮貿易更是河狸被獵捕的一大原因。然 而,河狸的水壩工程形成的一系列小溼地有利於其他物種生活,提供水獺、魚、兩棲類躲藏覓食的地方。水壩也讓水不會直接快速流走,有時間滲入地下補充地下水層,有助旱災或洪災減少,河狸廢棄後的水壩對林相的更新也有極大幫助。 因巢穴與河川生態環環相扣,儘管仍有地區因河狸改變水道和景觀,人們試圖驅趕河狸,但也有城市嘗試重新引入河狸,呼籲「找回河狸」讓生態更健全。
文|葉文琳 繪圖| JeanZhan
1
0
1
2
3
4
5
6
7
8
9
0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