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社群平台創辦人也小心翼翼:

隱私需要像城堡一樣被守護

文|謝爾庭

馬克‧祖克柏是網路企業Meta的創辦人,旗下經營臉書、Instagram、Threads等平台,從創辦以來,始終鼓勵使用者盡情分享生活的大小事。有趣的是,2023年,祖克柏分享一張和家人的全家福合照,上頭兩位女兒的臉,卻被謹慎地用圖案遮住。讓人不禁懷疑,就連創辦人自己都小心提防,不讓自家小孩的面孔曝光,我們在社群平台上每天分享照片,究竟有什麼風險?

開心分享生活,也在處處留下足跡

人們透過社群平台記錄生活,無論是日常瑣事還是旅行照片,都讓彼此更加緊密連結。然而,這些無意間公開的資訊,也像一串「數位足跡」,可能被不法分子利用。例如,美國曾有一個犯罪集團,專門從社群平台分析打卡資訊,確認受害者是否正在旅行,然後趁機闖入空無一人的家中進行盜竊。 除了打卡,心理測驗和網路小遊戲也常被用來蒐集個人資料,進一步針對用戶進行詐騙或廣告推送。黃哲斌老師提醒,在按下「分享」鍵之前,不妨多問自己:這些資訊,是否真的適合公開?我希望誰能看到?將這些問題內化成習慣,可以有效降低分享生活的風險。

隱私的分層管理:像城堡一樣保護自己

隱私需要像城堡一樣被守護
黃哲斌老師比喻,隱私就像一座城堡,從外圍到核心分為不同層級:

❱ 公共空間: 興趣愛好或喜歡的網紅明星,這類資訊可以大方分享,適合與網友交流。
❱ 內層防禦: 生活細節或家庭合照,涉及更多個人資訊,只適合親密的朋友和家人。
❱ 核心寶藏: 如住家地址、帳號密碼、私密照片等絕對不能公開。這些資訊一旦洩露,不僅無法挽回,還可能被有心人士用於詐騙或勒索。

用分層管理的方式來保護資訊,可以讓我們在分享的同時保有安全感。不過,網路風險並不止於此,犯罪手法也在不斷升級。

AI技術的雙面刃:讓影像和聲音難辨真偽

隨著AI科技的進步,詐騙手段也變得更加精密。如今,只需幾秒鐘的錄音,AI就能生成逼真的聲音,用於詐騙電話。更令人擔憂的是,AI技術能將某人的臉移花接木到其他場景,甚至生成看似真實的虛假人物形象。 這意味著,我們以為的「有圖有真相」早已不成立。與此同時,犯罪分子利用這些技術創造假身份,讓網路世界變得更加複雜和危險。黃哲斌老師提醒,現實生活中,我們不會輕易相信陌生人;在網路上更應該保持警惕,尤其是面對過於熱情或要求敏感資訊的網友。

當城堡被攻破時,該怎麼辦?

再周密的防護措施,也可能面臨漏洞。遭遇網路詐騙或隱私洩露時,最重要的是及時求助。青少年尤其容易因害怕被責備而隱瞞問題,這正是犯罪分子下手的機會。例如,有些人因為在手遊交易中受騙,害怕被家人發現後責罵,選擇隱瞞,甚至進一步匯款以挽回損失。 面對這類情況,最好的辦法是立刻與信任的家人或師長商量,或向相關機構尋求協助。記住,遭遇困境並不可怕,勇敢求救才是最明智的選擇。 社群媒體帶來了更多分享和連結的可能,但同時也讓我們面臨新的風險。透過分層管理隱私,理性評估哪些資訊適合公開,我們可以在分享生活的同時,守護自己的安全。如果有一天真的遭遇風險,不要害怕向信任的人求助。畢竟,守護隱私不是孤軍奮戰,而是我們共同的責任。

 

1

0

1

2

3

4

5

6

7

8

9

0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