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RN UNIQUE


不只吸睛!超越外貌的生存智慧——

從大自然學到的多元審美課

口述、整理|蝌蚪老師、田育志

圖|何昀芳

五彩斑斕的羽毛、鮮豔奪目的鱗片,大自然中常能見到色彩繽紛的動植物;同時,也有外表樸實的生物,默默隱藏在環境之中。其實,人類對生物「好看」或「不好看」的判斷,多來自主觀的審美標準,但對每一個物種而言,這些外貌特徵都是為了生存與繁衍而演化出的結果,並隨環境變化持續進化。 自然界的「美」與「醜」,從來不只是外表,而是生存智慧的體現。現在,讓我們跟著生態教育專家蝌蚪老師走進大自然的教室,透過不同的案例,重新探索生物演化過程裡的「美」是什麼。

不同策略的生存法則

在觀察生物時,不管我們覺得牠長得漂不漂亮,牠的外貌都與生存和繁衍息息相關。這正是生物學家達爾文提出的「性擇(sexual selection)」概念:生物會選擇對牠們更具吸引力或具備特定特徵的伴侶繁衍後代,而那些沒有被選擇的生物,則因無法繁殖,基因無法延續,最終被自然界淘汰。

從大自然學到的多元審美課
然而,在與異性交配之前,生物首先必須能活下來。許多生物的外貌,正是牠們在危機四伏的環境中演化出的防衛機制。例如,來自中、南美洲的「箭毒蛙」擁有鮮豔的皮膚,這是牠對外界發出的警告訊息,告訴掠食者:「我有毒,不要吃我!」透過這樣的方式,箭毒蛙提高了自己的存活機率。
從大自然學到的多元審美課
與箭毒蛙的鮮豔外表形成對比的是生活在東非部分地區的「裸鼴鼠」。為了適應地底生活,裸鼴鼠身上的毛全都退化,視力也相對較差,但無毛的身體讓牠們能夠靈活穿梭於狹窄的地道。這種外型雖然不顯眼,卻是牠們面對惡劣環境的最佳選擇。不僅如此,裸鼴鼠還能在低氧狀態下生存,幾乎不會罹患癌症,比起平均壽命僅3至4年的普通老鼠,裸鼴鼠的壽命可超過30年。

自然界的華麗外貌:為繁衍而生的絕招

研究發現,深色或黑色鬃毛的公獅子會更容易獲得母獅子的青睞,擁有較多的交配機會。然而,母獅子之所以偏愛深色並非出於單純的審美,而是當獅子健康時,鬃毛會趨向黑色,所以母獅子會以此作為判斷標準,挑選身強體壯的公獅子共組家庭,讓後代子孫繼承健康基因,而且其他獅子也不敢貿然挑戰強壯的公獅子,讓幼獅能得到更多保護。 鮮豔的羽毛也是許多公鳥吸引異性的利器,像是羽毛上擁有眼斑的公孔雀,會藉由開屏姿態來向母孔雀求偶。台灣特有種的公藍腹鷴則更加獨特:牠那泛著金屬光澤的藍色羽毛,搭配白色短羽冠、中央尾羽,以及頭頂的紅色肉冠和紅腳丫,在陽光下熠熠生輝,成為求偶季節最耀眼的存在。

不只靠外表,唱歌、跳舞、蓋房子才是求偶的必勝祕技

剛剛提到的公藍腹鷴,除了一身漂亮羽毛,在求偶期間,紅色肉垂會膨大,並藉由不停地點頭和拍翅,向母鳥展示身上繽紛亮眼的羽毛,甚至還會追著對方跳起求偶舞,只為了爭取母鳥的青睞。不過說到求偶舞,就不得不提華美天堂鳥這個物種,牠們擁有世界上最黑的羽毛,為了吸引配偶,會展開披肩般的漆黑飾羽,圍繞著雌鳥,以半圓形的路徑跳起舞來,直到雌鳥接受牠的追求。華美天堂鳥在跳舞前對場地十分要求,牠們可以花上好幾個小時,在森林的地面上清出一塊空地作為舞台,接著才會翩翩起舞。

從大自然學到的多元審美課
幾年前,科學家也發現天堂鳥中的新物種⸺「福格科普華美天堂鳥」,這是屬於印度尼西亞西巴布亞多貝拉伊半島的特有種,與華美天堂鳥相比,福格科普華美天堂鳥的羽毛幾乎可以吸收百分之百照射在上面的光線,呈現更極致的黑色、並凸顯身上的亮藍色斑紋外,求偶時的跳躍舞姿也更加輕巧快速。
從大自然學到的多元審美課
另一種鳥類,緞藍園丁鳥的求偶策略則截然不同。牠們用「裝潢新家」來博取異性的好感。由於園丁鳥對於色彩相當敏感,尤其偏愛藍色,牠們會在環境中收集可見的藍色物品,例如瓶蓋、吸管、奶嘴等,堆疊並佈置成一個精緻的巢穴,向母鳥展示自己的品味與誠意。

除了跳舞、蓋房子,生物界還有許多不同的求偶方式,像是雄性的非洲牛蛙為了爭取配偶,會在水塘中互相較勁、打鬥,宛如一場「比武招親」,贏家才能取得美人歸。至於台北樹蛙則是透過鳴叫聲吸引異性,牠們還會挖鑿地洞,躲在洞穴中鳴叫,擴大聲音來吸引異性靠近。某些雌性蛾類,則依靠身上的發香器(或稱毛筆器)來散播性費洛蒙,這樣的氣味甚至能吸引幾公里外的雄蛾飛過來。

看見自己的特質,把能量花在對的地方

每種生物的外貌或行為,都是自然界審美的一部分,無論鮮豔或樸素,都承載了適應環境的智慧。因此,從各式各樣的外型到五花八門的求偶技巧,我總是引導學生,不要單純以「美」或「醜」來評價生物。這樣的標籤源於人類主觀的價值判斷,而對生物而言,演化的目的從來不是為了變得愈來愈漂亮。

從大自然學到的多元審美課
每個生物的演化,都是為了適應環境。例如「枯葉龜」,生存在亞馬遜的叢林中,如同名字一般,牠長得就像一片枯葉,會整天趴著,像顆石頭一樣動也不動,直到有魚經過,就會張開嘴巴把魚給吃掉。
從大自然學到的多元審美課
還有被稱為「祕密客」的斑馬章魚,能藉由擬態來模仿有毒的海蛇,嚇跑獵食者;至於竹節蟲則會因為孵化的環境而決定牠的顏色,當出生在枯枝附近,身體會接近淺褐色,如果附近是苔蘚,身體會更接近綠色。這些生物低調的外表,或許在人類的視角下不算「美」,但卻是牠們最好的樣子。審美不應只有一種標準,自然界告訴我們,美是多樣性的代名詞。

生物從來不會在意牠們所沒有的特徵,而是會將能量留在最重要的地方,也就是把自身的特質發展到極致,因此自然界才能孕育出如此多樣的生命形態,以及千奇百怪的求偶方式。「我都跟學生說,不管你覺得鏡子裡的自己好不好看,你一定有比其他人擅長的地方,要去看看你的特質。」這是我從大自然身上體會的心法,只要把時間和心力花在對的事情上,自然就會散發出屬於自己的吸引力。

 

1

0

1

2

3

4

5

6

7

8

9

0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