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一讀,他們眼中的世界

文|Jessie Chen

圖|張梓鈞

Alix Garin 著
《不要忘記我:我與阿茲海默阿嬤的公路逃亡之旅》
你知道阿茲海默症是什麼嗎?阿茲海默症是一種會逐漸影響病人的記憶力和思考力的大腦疾病,最終可能導致他們失去自理能力。生離死別是許多人難以面對或談論的課題,試想有一天,如果你能與即將離去的重要他人來一場冒險,你想和他說什麼?你會帶他去哪裡?

主角克蕾萌絲在即將報考戲劇學院的關鍵時刻,她那患有阿茲海默症並住進療養院的外婆瑪麗,卻不斷試圖逃院,回到小時候住的「家」。想到外婆總有一天會離開,也希望外婆回到老家後能想起她們相處的點滴,於是克蕾萌絲冒險開車載著外婆逃離養老院,開啟一連串意想不到的旅程。腦中如今只存放20多歲記憶的外婆,多數時刻認不得克蕾萌絲,一路上不僅吵著要找自己的爸媽,甚至突然消失在旅館,讓克蕾萌絲近乎崩潰;然而,兩人之間幽默又摻雜哲理的對話,將引領你體悟「別等到一切都太遲了才行動」的道理。從現在起,記得把握與深愛之人相處的每時每刻。
Leonard Koren 著
《Wabi-Sabi:給設計者、生活家的日式美學基礎》
日本獨特的生活美學侘寂(wabi-sabi)深深影響美國作家李歐納・科仁的藝術創作思考,於是寫了一本書探討連日本人都說不清楚的wabi-sabi美學。

由字義解釋可知,「wabi」(侘)原指「出世離群」,「sabi」(寂)原指「孤寂凋零」,較易使人聯想到負面情緒,直到14世紀才開始發展成較為正向的美學價值觀。回溯歷史可知,wabi-sabi與禪宗有著不可言喻的關聯,禪宗的核心知識只能透過心靈交流,而非言語或文字,這多少反映於wabi-sabi往後「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的思想,以避免概念的誤傳。

從觀察自然中,得到三個融合在wabi-sabi的訓示:一、所有事物皆非永存;二、所有事物皆不完美;三、所有事物皆未完成。wabi-sabi提醒人們去除不必要的物質追求,享受無拘無束的生活,並在物質和精神之間尋找平衡。如果你想切身體會wabi-sabi,何不坐在櫻花樹下凝視宇宙的規律,感受生命的綻放、凋零與無常,這或許就是最深刻的方式。
《羅浮宮給世界的藝術課》
你知道羅浮宮原來是法國君王的居所嗎?你知道世界上最早、完整保存下來的成文法典來自於那裡嗎?你知道歐洲許多畫作其實不符合史實,甚至是虛構的嗎?帶著這些疑問,跟著本書作者一起探索羅浮宮,了解藝術品背後的歷史與意義吧!

從14世紀開始,隨著查理五世搬進羅浮宮,之後經過好幾世紀的法國君主不斷擴建與裝飾,造就了今日的羅浮宮,館內收藏共有約38萬件作品,涵蓋了人類近7000年的藝術史。若你喜歡古文明,去看看法律界的開山鼻祖《漢摩拉比法典》,當時的法律還停留在「以牙還牙,以眼還眼」的報復階段;若你鍾愛新古典主義畫派,大衛所繪的《拿破崙加冕禮》雖然美化虛構了許多情節,但精緻細膩的筆觸相當值得一看。此生若有機會造訪法國羅浮宮,別只追尋大眾熟知的《蒙娜麗莎》、《斷臂維納斯》、《勝利女神像》等鎮館三寶,不妨跟著本書精選的20件作品,讀懂世界文化的脈絡,深入打開你的藝術感知力!
程珺 著

 

1

0

1

2

3

4

5

6

7

8

9

0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