飛魚來了!雅美/達悟族人圖鑑

文|編輯部

圖|manual_for_all

黑潮為蘭嶼帶來豐富的海洋資源,而分布蘭嶼的雅美(達悟)族人在享受自然餽贈的同時,至今持續抱著敬畏的精神,遵守傳統的儀式祭典,捕魚季節與魚種的限制,也兼顧了生態平衡。每年到中秋左右,近半年都在吃飛魚的族人將一年劃分成三大季節,11 月至 1 月是「飛魚將要來了」,2 月至 6 月是「飛魚來了」的飛魚季,陸續舉行祈豐漁祭、招魚祭等祭典,7月到 9 月則是「飛魚離開了」結束捕撈的季節,會食用魚乾或其他魚類。 其中 3 月的招魚祭後,雅美(達悟)族人允許先用火把在夜間吸引有趨光性的飛魚;4月允許白天用小船捕魚,到夏季則能在白天捕魚,但不能捕捉其他魚種,而捕魚最重要的工具⸺拼板舟,更是雅美(達悟)族海洋文化非常重要的一環。 像族人家人一樣重要的拼板舟,從選材到下水儀式都非常神聖且曠日費時(註),早在伐木前一年以上,族人就會在山上找好造船的木材,並會在不同樹林間輪流挑選樹材,避免過度砍伐;樹材在挑選上,有不易生蛀蟲的「欖仁舅」,堅硬、耐磨、耐腐適合坐船底龍骨的「台東龍眼」,材質輕軟且板根寬大的「麵包樹」作為船板,和用途廣泛的「大葉山欖」。拼板舟主要由為數可觀的木頭拼接而成,可以簡單依槳的多寡分為單人划(一對槳)或雙人划(兩對槳),三對槳以上屬大船,以朗島部落的五對槳大船來說,船身就長約 8 公尺。船身全以木釘、木棉或樹脂接合,不用一根鐵釘,集合了世代傳承的智慧,與族人對豐收的期望。 註:該族文化因應各部落生活,而呈現些許差異,有興趣的人歡迎親自到蘭嶼進行深度旅遊。

船紋圖飾
以紅黑白三色為主,簡單的圖案除了反映該族的生活與藝術觀外,也是部落間溝通的語言、家族的區分。

⒜ 人型紋
船首處刻有象徵人型的圖案,一說是該族勇士 MAGAMAOG,為了紀念他教導族人製作拼板舟與捕魚農耕,以螺旋狀的紋飾象徵手的部位;後來有一說是象徵各家族的英雄與家徽。

⒝ 波浪紋
船身邊緣會一層一層刻上波浪紋、菱形紋等,有的是模仿海浪,有的取自海蛇的紋路或取
自銀盔等貴重飾品,每個家族的紋路會有些不同。

⒞ 魚眼紋
船兩頭彎曲處的「船之眼」,以同心圓為主,每一圈刻有鋸齒狀的花紋,形成日光放射的
樣子,帶有驅邪招福的意義。
船板構造與材質
船板構造與材質
❶ 船隻首尾上層側旋板:綠島榕、麵包樹,4 塊。
❷ 第三層中間側板:麵包樹、大葉山欖。
❸ 第二層船板:蘭嶼赤楠、大葉山欖,左右兩邊共6 塊。
❹ 第一層船板:欖仁舅,左右兩邊共6 塊。
❺ 船底龍骨:台東龍眼。
❻ 船首尾龍骨:欖仁舅。
盛裝的雅美(達悟)族人
盛裝的雅美(達悟)族人
蘭嶼天氣濕熱多雨,傳統上族人穿得非常簡單,屬於方衣系統,赤腳不穿鞋。
盛裝的雅美(達悟)族人
蘭嶼天氣濕熱多雨,傳統上族人穿得非常簡單,屬於方衣系統,赤腳不穿鞋。

【男】
Ⓐ 銀盔: 與外人交易來的銀幣熔化後製成,是傳家寶。
Ⓑ 上衣: 對襟無領無袖短上衣,黑或藍白織紋橫條相間。
Ⓒ 丁字褲: 一條白色兜布遮掩前身下部,並纏紮固定於腰間。
Ⓓ 禮刀: 祭祀時以細藤編佩帶,刀鞘刻有傳統的幾何紋及人形紋。
Ⓔ 首飾: 一般有以金片製成男子倒8 字形胸飾,或以植物木片製成的半月形胸飾。

【女】
Ⓕ 禮帽:藤為骨架,上覆椰鬚編紮製成。
Ⓖ 內衣:背心搭斜領內衣。
Ⓗ 披肩式上衣: 一般為由左向右斜的織布,下緣向上反摺,縱向的黑色、藍色與白色條紋相間。
Ⓘ 短裙: 沒有鈕扣,只在腰腹間用水藤、麻繩當腰帶,再將上緣反摺進腰帶避免短裙滑落。
Ⓙ 首飾: 耳飾以金屬片、螺殼製成;頸飾的材質為瑪瑙、玻璃珠與貝板等串製而成, 手上戴銀片手環;及小腿足踝繫上植物種子或珠串腳鍊。
盛裝的雅美(達悟)族人

 

1

0

1

2

3

4

5

6

7

8

9

0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