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Links
APPEARANCE
Share
文|Vogue Taiwan 採訪副總監、《台女 Tai-Niu最邊緣的台北女子圖鑑》作者李昭融
我們每天穿的衣服除了遮蔽身體之外,有沒有其他意義呢?其實服裝的內涵遠超出實際功能,是一種文化的獨特展現。
服裝與人之間的關係究竟是什麼?在保暖禦寒外,是否還有更多象徵意義?時尚誕生於 12 世紀的歐洲文藝復興,當時的社會對哲學和藝術的追求逐漸聚焦到人的身體,本來人們在古典希臘時期穿著垂墜長袍,為了更緊密的貼合身體發展成服裝,也因此將單純遮蔽身體的衣服,變成了有意識的穿著,而這就是時尚的誕生。時尚反映文化,也投射我們的想像,作為第八藝術的電影,與時尚一直都密不可分,我們時常能從主角穿著的風格得知他們內心的變化。 時尚就像個圓圈,總是在循環中重演;過去流行的趨勢,時常在十幾年後捲土重來。這兩年,曾經紅極一時的千禧年風格(Y2K)再度備受關注。「Y2K」這個名稱源於西元 2000 年的千禧蟲危機(Year 2000 Problem)。 從 1990 年代末期開始,伴隨著科技迅速發展,對大環境的擔憂與不安反映到時尚,讓伸展台有了新風貌。於是華麗、混搭的服飾風格就此誕生,那些色彩繽紛,點綴水鑽並且展露身體曲線的服裝,逐漸演變成 Y2K 風格。 2004 年的青少年電影《辣妹過招》,在服裝上便是經典的 Y2K 風格。劇情描述從小在非洲長大的凱蒂,回美國念高中認識了校園風雲人物瑞吉娜。隨著劇情的發展,本來穿鬆垮牛仔褲、格紋襯衫的凱蒂,因為崇拜瑞吉娜,開始選擇糖果色短裙、緊身上衣和高跟鞋。不過到了後期,她發現瑞吉娜說謊、不誠懇,再加上多年好友直接點出凱蒂變得虛偽,她因此改變穿著,看似好像回歸原來的自己,但這些服裝的細節,比如說更具個性的喇叭褲與皮革短靴,已經暗示了凱蒂的成長,現在的凱蒂不再因為同儕壓力而做出背離自己個性的事。 另一部電影《穿著 Prada 的惡魔》也可以從服裝得知主角的心境轉換。本來穿著白色襯衫和毛衣的小鎮女孩安德莉亞,在進入時尚圈後,發現打扮會影響別人對她的觀感,於是在電影後段穿上色彩繽紛的大衣和名貴套裝,從此踏上順遂的升遷之途。不過在那之後,安德莉亞逐漸理解到這份工作無法平衡生活,因而離職。在電影的最後穿上皮衣,找到另一份工作。看似回歸樸實,但皮衣與一開始的白襯衫與毛衣有著極大差異,因為皮衣象徵搖滾樂與龐克文化,暗示穿上皮衣的安德莉亞有了獨立思維,瞭解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是寫作,也開始懂得為自己而活。 在電影中,我們也看見女生不一定要穿著短裙或洋裝才美。在一些電影裡,女性角色風格中性,騎著重機,頭戴毛帽、墨鏡和飛行員外套,或是身穿緊身褲、皮衣、Polo 衫和寬鬆毛衣,也能讓人眼睛為之一亮。在穿著打扮上,你不需要迎合社會價值觀,呈現自己喜歡的樣貌才最迷人。 當你穿上今天選擇的衣服,其實也是有意識地分享你想呈現的樣貌,這身穿著更是你的自我介紹。我們打扮,只是為了要讓自己開心,得以展示自己的審美觀。因為說到底,取悅自己才是最重要的事情,而時尚,只是你展現創造力的一種方式。
1
0
1
2
3
4
5
6
7
8
9
0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