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ROOM OF ONE'S OWN


為什麼你不聽我說話?我想要做我想做的事

文| CY、現場水獺、鏡花先生

電影《三個傻瓜》中,主角在課堂上拚命解釋自己對機械裝置的定義:天氣熱的時候吹電扇是一種機器、衣服上的拉鍊也是一種機器……這卻不符合教授期望的標準答案,迎來模範生與同學們的訕笑,不過他沒有放棄,讓觀眾一步一步理解「學而用」的精神。但,他也不總是對的,熱衷興趣、自認爲做對的事卻不考慮別人的感受,最後只可能變得形單影隻。 作家吳爾芙在《自己的房間》一書激勵女性走出性別限制,現在「不需要著急。不需要光芒四射。不需要做任何人,只要做自己。」而「自己的房間」也可以延伸成思考的空間與創作的空間,為了有效溝通與互相理解,即使沒有得到你想要的回應也別放棄嘗試,以下的一部電影、一首歌、一部動畫,是創作者們為自己及他人開闢的、討論煩惱的房間……思考過後,請打開房間的窗深呼吸,開始對話!

《淑女鳥》
《淑女鳥》
「我希望你可以成為最好的自己。」
「如果這就是最好的我呢?」

你有想像過自己叛逆的模樣嗎?還是,你現在已經開始叛逆了呢?這部電影也許某些層面可能就是你現在的寫照,現在還未滿 18 歲的你,應該已經開始幻想自己變成大人之後的生活,也許你已經私下談過戀愛,在學校社團裡玩得轟轟烈烈,但還是必須面對家中的各種狀況。

你的媽媽也許跟《淑女鳥》裡的媽媽有 87 分像,「有一種冷是媽媽覺得你冷」,三不五時愛嘮叨碎念(當然如果沒有,那也許該恭喜你)。媽媽對你的愛常常滿了出來,讓你招架不住。你的心願可能很簡單,不過就只是想做自己,但媽媽總是希望你只要跟其他人一樣踏上「正常人」的軌道,好好讀書,好好考上一所好高中,考上一所理想大學,找到一份穩定工作就好。

然而,爭執、冷戰總是默默從中引爆,青春期的時候如果家裡沒有為了自我的選擇而大吵一架,彷彿等於沒有青春期。我猜想,你一定會在《淑女鳥》裡看見一部分的自己⸺那一個很想快快長大、趕快脫離父母掌心的你。我相信,等你已經離開青春期一段距離後,再回頭看看當時的自己,才會明白許多長大的疼痛、割捨、與爸媽的衝突都將化為豐富的養分,最後變成那個未來的你。

《淑女鳥》已經是我的過去式,但卻是你的現在進行式或未來式。在時態還沒有變化之前,我以一個過來人的身分,想在你耳邊輕聲說:珍惜現在。
《珍愛人生》
《珍愛人生》
一位 16 歲的黑人女孩從小懷著明星夢,可是她長年受到家庭與校園的陰影籠罩,常覺得自己是個不被愛的人,也因此開始不愛自己。在該像你們一樣過著青春歲月的那段日子,她以為自己會從此掉入深淵,幸好有人拉了她一把。我們可能難以想像這樣的生活,但透過電影才更明白,活著真的是件不容易的事。
《三個傻瓜》
《三個傻瓜》
台灣的升學主義總是讓人喘不過氣,而《三個傻瓜》的世界觀也是相同寫照。這部電影乍看之下只是純粹的印度寶萊塢喜劇片,卻很實際地說著如何面對自己的興趣夢想、學業成績與家庭裡彼此相左的戰爭。我們都可以成為電影裡的傻瓜,不輕易讓世界改變自己。
〈信〉,《∞ 無限》
〈信〉,《∞ 無限》
「即使充滿疑惑 仍舊要振作 繼續奮鬥,就像我朋友 米嘯說 這叫做 安於困惑」

「如果大家整張專輯只聽一首歌的話,那聽這首就夠了。」熊仔在 2015 年發行首張專輯《∞ 無限》時這麼形容,那時候的他才剛從大學畢業不久。《∞ 無限》是一張不斷透過跟自我對話而成長的作品,藏在專輯曲目之間的神祕人聲更是驚喜的安排,就好像有另一個自己正在說話,而〈信〉就是在經歷完整個「人格特化療程」最後的結局。

這首歌透過信件一來一往的方式更具體地營造出了「對話」的感覺,寄件者先是提到家人對夢想的勸說、自己對未來的迷惘與忐忑;熊仔則以他的現身說法回信,寫著自己也曾經歷過類似的狀況、如何面對,並鼓勵對方。而在信與信之間與結尾同樣有個聲音⸺老師的角色出現了⸺熊仔希望能分享自己深受影響的一些想法,於是用聊天的方式自然地錄音下來,那位老師對著寫信的他們說、同時也像在對著同樣困惑的每個人說:「今天如果你就這麼容易地去接受別人給你的答案,從來都不去思索,自己最適合什麼樣的人生的話,那 20 年後, 承受代價的就是你自己。每個人的人生,都是自己的責任。」

或許我們仍會想要被更多人理解,也仍然對人生有著許多的疑惑,但就像歌詞裡提到的「安於困惑」,熊仔希望我們不要著急、相信時間與努力總會帶來些許改變,多年後的我們或許就能發現自己的厲害之處。最後,希望你千萬要記得最重要的總是自己的想法,別忘了要常常去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無所畏懼與寬容〉,《無所畏懼與寬容》
〈無所畏懼與寬容〉,《無所畏懼與寬容》
一直很喜歡焙隆寫的歌詞,或許有時候沒那麼直接,但卻經常發人省思。樂團「來吧!焙焙!」的這首歌就像是在對著某個與自己很親近的人不斷喊話,但那個親近的人其實就像是另一個自己,那個你總嚮往變成的樣子。我們要記得時時提醒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經常捫心自問「為什麼?」與「該怎麼做?」,試著多理解自己並學著對自己寬容,然後,才能繼續對自己無所畏懼的誠實。
〈該說再見了朋友們〉,《沒有人在乎你在乎的事》
〈該說再見了朋友們〉,《沒有人在乎你在乎的事》
做夢好像是學生的專利,因為年輕、因為還可以瘋狂,因為像大人們說的⸺你還有的是時間⸺雖然他們往往到了某個時間點,就會開始催促你思考未來、做出選擇。樂團「那我懂你意思了」的主唱修澤唱著「也所以夢想才會被叫作夢想」,做自己喜歡的事情並不簡單,我們都曾經歷與父母溝通讀書、玩樂時間如何分配,也或多或少經歷過與社團夥伴們努力練習、上台成果發表的時候,或許那些日子可能都只會成為回憶,但也是支撐著我們繼續往前走的動力。
《乒乓》
《乒乓》
「獎狀和獎杯有那麼重要嗎?」
「有些風景不站在山頂是看不到的。」

為了興趣,為了社團活動,你願意全力投入,甚至為此而賭上自己的人生嗎?這是動畫《乒乓》想要探討的問題。

在《乒乓》的故事裡,乒乓球是個殘酷的運動⸺選手們在才能上的差距,只要經過兩三球的抽擊與推擋,都會曝露得一清二楚,誰也逃避不了。有打球天份卻過於自滿的人、富有才能卻對輸贏沒有興趣的人,為了不再被人看扁而拚命打球的人……如此背景各異,對乒乓有著不同想法的男孩們,在桌上展開一場又一場的對決。

為了成為頂尖選手,就只能拚上一切去練習,是《乒乓》故事中反覆出現的情節。動畫有這樣的一幕:在歌舞昇平的聖誕夜裡,有著最佳才能的乒乓選手們仍舊刻苦練習,不論是家人還是朋友,通通都被遺下。聖誕的普天同慶只會留給從一開始就沒機會贏球的人,或是那些已然放棄勝利、放棄了乒乓的人們。

然而,為了乒乓而捨棄一切,真的值得嗎?故事沒有給予明確的答案。事實上其中的一些角色,也有著非如此不可的理由,早就超越一般對興趣及技藝上的追求。故事也沒有迴避,運動只要汲及勝負,確實可以很殘酷⸺勝者只有一個⸺若要成為唯一的勝利者,就必須付出超越他人的努力。

但故事也有著這樣的時刻⸺那些拚命的人們,最終在乒乓桌上,也有著純粹享受打球樂趣、忘掉勝負,把所有的精神貫注在一球之上的時刻。要不要將勝負高舉、超越一切,是個人選擇,但不可忘記的是,每一個活動本身,總有著最純粹的樂趣⸺就視乎你要達至甚麼境界,才讓自己享受得到而已。
《搖曳露營△》
《搖曳露營△》
有試過對某樣事物產生興趣,但因為身邊沒人會陪自己一起去做,結果就不了了之嗎?《搖曳露營△》告訴我們,有些事情一人去做,也自有一人的樂趣。凜是個喜歡在冬日裡獨自露營的女孩,享受在郊野裡獨處,悠然自得的寧靜。這份屬於單人露營的樂趣甚至啟發了以露營為社團活動的同學,讓她們也開始嘗試一人露營,享受不一樣的趣味……群體有時並非必須,因為「孤獨也是一種樂趣」。
《舞動不止》
《舞動不止》
在成長的過程中,總會有迷上某種事物,而不被父母理解的時候。《舞動不止》的潤平自小愛上芭蕾,作為武術痴的父親雖然有點抗拒,但也樂意讓兒子試試這對男生而言不太常見的活動。不幸地,在潤平還小的時候,他的父親就已離世,自此被寄望要變得像「男子漢」保護家人,於是放棄自身興趣。直到潤平在讀中學被他人的舞姿打動,才鼓起勇氣重拾興趣……在探索所愛的過程中,家人的支持固然重要,但有時也需要自己鼓起勇氣爭取。

 

1

0

1

2

3

4

5

6

7

8

9

0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