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VEL


黑潮漂流,海闊天空:黑潮101 漂流計畫

文|編輯部

圖|劉倩帆

一提到「漂流」你會先想到誰?是小說中的魯賓遜? 還是現實世界漂流76 天的卡拉漢(StevenCallahan)?家鄉在花蓮,廖鴻基不只舉目能見山嶺植被,東部因斷層形成的海崖也讓他常有機會在岬角眺望海天一線,從而對深邃的海洋產生永無止盡的嚮往。

台灣是一個不算小的海島,我們與海洋間的關係卻不合理,追根究柢,祖先該是揚帆泛舟而來,現在許多島嶼居民卻不親海,面對彼處深不見底的洋流,不聽不看不接觸,也許能避免危險, 然而土地發展仍有其限制,未來勢必走向海洋, 尤其是航向與生活密切相關的海洋⸺黑潮。 黑潮是穩定流經東岸的洋流,迎來許多鯨豚的蹤跡。廖鴻基原先只是想效仿先民們如何一槳一槳地划過島嶼沿海,在2008 年有過獨木舟環島經驗後,他便開始構思怎麼乘著黑潮,用「漂」地漂過家鄉沿海。 2016 年8 月「黑潮101 海上漂流計畫」隊伍成行,他與團隊準備一架無動力方筏、一艘後援用戒護船,與滿載贊助者心意的九十九顆玻璃浮球,在台東沿海漂到宜蘭,縱使被認為「吃飽太閒」,像樂高玩具的方筏又看起來「絕對翻覆, 絕對解體」,各種能假設的意外:遇颱風或鋒面、遇人員意外受傷等失敗,及可能造成降低年輕人探索意願的後果都在催人打退堂鼓,但只要戒慎恐懼,做好準備,就能有不同以往的體驗,尤其在這趟航程中,廖鴻基五感知覺通往外在自然, 因為在方筏隨時翻覆的情況下,是一個絕佳的寫作狀態,伏案於保冷箱上,洋流汨汨地打來,人類最原始的「孤獨感」湧現,他卻不怕無聊,不怕一個人,因為如果懂得自我對話,就能沉浸其中,在思想上做出改變。 漂流僅僅花了一百個鐘頭,但正因為經歷過,他才知道「風哪透,流那狹」(北風愈強盛,南流流速愈強),衝擊了過往的經驗與猜想,風力與水力互相加乘,讓船隻快速往北漂流,不只如此,他更發想, 假使規劃個週末兩天一夜,行程有海釣、海泳與划獨木舟等等,翌日迎接第一道曙光,這樣黑潮漂流都有可能在未來變成商業休閒活動。 接下來,廖鴻基希望能讓更多島嶼住民認識抹香鯨,並關注抹香鯨的存續,即使陸地與海洋截然不同,敞開的海洋,仍有許多空間等我們去探索。

廖鴻基
廖鴻基

我小時候常在海邊活動,看著天邊的海平線,心中有了嚮往,希望自己有一天能搭著船,航行到天邊海角。 後來,我在花蓮沿海漁船上捕魚。出港不久,老船長觀察了一下今天的海流狀況後跟我說:「今天『好流水』,有豐收滿載的機會。」許久以後我才知道,老船長觀察的要領是「今天黑潮是否靠岸」。黑潮靠岸,將西太平洋大洋性生態推靠近我們沿海,因此豐收機會將大幅增加。 捕魚數年後,我在台灣東部沿海從事鯨豚生態調查,接著創辦了賞鯨活動。不管是調查工作船或賞鯨船,有經驗的船長,他們也是出港不久就能藉由觀察黑潮是否靠岸,來判斷今天的鯨豚發現率。 當我進一步閱讀了黑潮資料,知道黑潮正式名稱為「北赤道暖流」,這股海流大約有200 公里寬,700 公尺深,水溫平均在攝氏24 度到26 度之間,流速和流量都相當驚人,它是北半球流速最快的海流、也是地球上的主環流之一。我心想,如此浩瀚且屬於地球等級的海流就在我們身邊流過,影響的當然不會只是海域生態,黑潮甚至還影響到整個東亞陸域的溼度和天候,當然受影響最大的就是東亞前緣的台灣,黑潮甚至影響這座島上的一草一木。然而,對於黑潮我們似乎是一知半解,甚至還不少人以為黑潮距離遙遠與我們毫不相干。 於是,我決定做個與黑潮有關的計畫,來喚起口口聲聲以海洋立國的台灣社會,轉過頭來看見開闊的太平洋、看見綿續不絕的黑潮帶給我們的海洋生機和新機。 2016 年8 月,經過了一整年的籌畫與準備,我們來到海潮流域執行了「黑潮101 漂流計畫」。我們從將近台灣尾的台東大武外海,以無動力方式,也就是搭乘著黑潮,經過一百個鐘頭的漂流,漂流到宜蘭蘇澳外海。我們親身閱讀黑潮,並完成《黑潮漂流》這部以文學方式記錄這趟計畫的出版品,以及完成《男人與他的海》這部紀錄片。 這輩子執行過不少海洋計畫,幾乎每一項計畫都是發現台灣以及發現自己的過程。不少人問我,「那是因為你有討海資歷、有航海經驗,才能執行這樣的海上計畫。」我想說的是,我也是從陸地生活走到海邊,再走進海裡,從嚮往到實踐,都是一步一腳印、一波一浪痕的經驗累積。台灣是個海島, 海一直都在那裡,老天給台灣一流的海洋資源,絕不可能只為我一個人量身打造,這些資源,是屬於海洋台灣每個子民的雄厚資產。 為自己準備一本「海洋筆記本」,開始記錄及累積我們這輩子的海洋資歷,當海島願意轉過頭來面對海,面對「海島」現實,從接觸、認識到關懷, 大海自然而然就會回饋給海島「海闊天空」的機會。

方筏
方筏
  • ·

    36 顆浮動碼頭方磚組成的3*3 平方公尺的平台

  • ·

    底盤架著12 根約3.5 公尺長的竹竿, 彼此50 公分間隔,六六橫豎排列, 方筏四周由4 根竹竿固定

  • ·

    方筏上有撐住遮陽布的1 根旗竿/燈柱,中段位置有1 顆 AIS(船舶自動識別), 頂 端有 1顆紅色信號燈

  • ·

    浮海45 公分,水下20 公分

100 小時300公里時間表
14:30 進台東富岡港, 方筏組裝,戒護船拖住方筏往台東大武外海約60 公里
23:49 開始漂流⸺流速二點三節,偏北北東
100 小時300公里時間表
清晨離岸約12 浬⸺流速兩節,偏北北西
傍晚快速往岸邊漂去僅剩不到1 浬,啟動戒護船引擎往外拖行3 浬⸺ 流速二點三節,偏北北東
100 小時300公里時間表
清晨北風遒勁⸺流速三節,偏向東北
傍晚快速漂流至花蓮秀姑巒溪口⸺流速平均三節,偏向北北東
100 小時300公里時間表
離花蓮港23 浬⸺流速不到零點二節,近似滯留;午後拖進花蓮港檢查
100 小時300公里時間表
回到花蓮港外東南東18 浬處⸺流速二點三節, 正北。開始最後一百公里航程當晚即往北漂了將近50 公里
100 小時300公里時間表
破曉已漂過宜蘭花蓮縣界的和平溪
21:50 抵達宜蘭蘇澳外海終點

 

1

0

1

2

3

4

5

6

7

8

9

0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