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也不能增加的生物圖鑑

瀕危物種紅皮書

文|編輯部

插畫|Jean

三級警戒以來,我們也許沒有過度疲勞,也沒有感到絕望,卻有些不快樂和漫無目的,全球陷入疫病大流行的恐慌中已逾一年,你是否忘了去追根究底? COVID-19 的傳播途徑雖然仍有待證實,但過去一年,人類在家隔離的日子,不少野生動物終有喘口氣的機會,走到城市與街道上逛逛,讓人不禁猜想,病毒肆虐的一切根源,會不會真的就是人類太妄自尊大了呢 ? 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紅皮書名錄為人熟知,原先就統計出 902 種生物已滅絕,去年 12 月,IUCN 更公布了一份 31 物種滅絕的名單,包含中國南海的逝絕真鯊、菲律賓拉瑙湖的淡水魚、中美洲的青蛙,主要原因各為棲地過度開發、過度捕撈與傳染病。IUCN 還指出,全世界的淡水海豚與約三分之一的橡樹皆面臨威脅,由於人類入侵、精耕農業、過度捕撈、海洋污染、棲地喪失,氣候緊急狀態,物種滅絕的速度正超乎想像。 光是一個小小的台灣,目前就有 12 種受威脅陸域哺乳類,國家極危類別有 2 種(台灣狐蝠、歐亞水獺)、國家瀕危類別有 3 種(霜毛蝠、台灣黑熊、石虎)、國家易危類別有 7 種(台灣無尾葉鼻蝠、金黃鼠耳蝠、水鼩、黃喉貂、台灣小黃鼠狼、麝香貓、穿山甲)。 現在來想想,一個物種的滅絕會發生什麼事呢?以台灣來說,雲豹在 2014 年 4 月被認定區域性滅絕,欠缺食物鏈頂端消費者的山林,草食動物會因為失去天敵而大量吃草,斷絕了幼小樹苗順利成長的機會,終將導致林木老化,妨礙森林的生態平衡。 陸域哺乳類可能不過是生態系的一部分,卻不可或缺,這次僅能在有限的空間裡,呈現出受脅陸域哺乳類為數最多的幾個國家,但在全方面的評估下,紅皮書名錄不只是列出絕種風險,還舉出威脅要因與採取的保護對策,目前我們能做的,是多關心這些物種: 為什麼這些國家會有那麼多受威脅哺乳類? 為什麼這麼多靈長類? 我該怎麼辦,牠們才不會消失? 稍感欣慰的是,世界各地正逐步增設自然保護區,竭力為可能滅絕的物種提供庇護的地方,期望親手讓地球恢復生機,打造另一份綠皮書名錄。

瀕危物種紅皮書

情緒與色彩

文 | 編輯部 在日常生活中,到處都有令人眼花撩亂的顏色,而這些顏色都給人不同的感覺,紅燈、橘紅色的三角錐、彈出廣告的紅色按鈕讓人神經緊繃;藍天、大海則讓人心情放鬆。這是因為感官會影響人的心情,就像剛烤好的麵包香味讓人心情愉悅,垃圾的臭味會讓人皺眉一樣,視覺的刺激也會影響人的喜怒哀樂,而顏色占了其中一大部分。 根據研究指出,紅色能引發人興奮、激動的情緒,常用於需要吸引注意力的指標;黃色能讓人心情愉悅、活潑,常用於公共空間;藍色則是最讓人放鬆的顏色,常見於需要讓患者及家屬鎮定的醫院。而除了色相的差異會影響情緒之外,顏色的飽和度以及彩度也會影響情緒的愉悅度(pleasure)與支配度(dominance)。 根據心理學家艾伯特.麥拉賓(Albert Mehrabian)與詹姆斯.A.羅素(James A. Russell)的情緒測量量表,愉悅度代表個體情感的正負特性,激發度(arousal)代表個體的神經生理激活水平,支配度則代表個體對情景與他人的控制狀態。研究發現,顏色愈飽和,情緒激發度和支配度愈高,而相對於飽和度高的顏色,粉彩色系能引發更高的愉悅度。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出席重要場合時,選擇深色、高飽和的服裝來讓人留下穩重及可靠的印象,在輕鬆的派對則傾向挑選淺色的服裝以增加親和力。

瀕危物種紅皮書

 

1

0

1

2

3

4

5

6

7

8

9

0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