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Links
PHILOSOPHER
Tag
Share
文|黃書平/教師、任勢知識共同創辦人
圖|An Chen
你有好朋友嗎?比如當下課鈴響起時,你就立刻想去找他?其實也沒特別要做什麼,也許更重要的是「你做什麼都會想找他一起」,而你們可能會在交換紙條時寫一些心事、也可能是廢話,更多時候是即使沒做什麼、單純浪費時間卻還是覺得很享受。
說到底,「友誼」到底是什麼呢?而當與自己利益衝突時,你會願意為朋友做到什麼程度呢?
由古希臘劇作家歐里比德斯(Euripides,約⻄元前 480 年 - 406 年)所寫的《伊菲格涅亞在陶里》(Iphigenia in Tauris)中,正好出現一組有趣的好友:雅典的俄瑞斯特斯(Orestes)和皮拉德斯(Pylades)在一次機會下,接受了太陽神阿波羅(Apollo)的神諭,要求他們前往陶里城,偷取月亮女神阿提密斯(Artemis)的神像帶回雅典。然而事情總是不順利,他們還未偷成就先被發現了!當地的女祭司要求依照習俗,將其中一人獻祭以避免女神生氣。這時,俄瑞斯特斯遇到了一個兩難問題:「他該犧牲他自己、讓朋友活下來?」還是「忍痛犧牲朋友,來保障自己的未來?」底下就讓我們來看看從古典、中世紀到文藝復興的三個哲學家,可能會怎麼回答這個難題呢?
透過不同時代的哲學家討論,我們除了可以關注到「友誼」在歷史的洪流中,除了在範圍和標準上,討論公共與私人、博愛與偏愛外。其實我們也可以試著投射自己在這個故事中,想想你比較喜歡哪種說法?或你獨特的回應可能是什麼?無論如何,在真正的劇情中,俄瑞斯特斯的回應是:「如果我是這場不幸的船長/那皮拉德斯就是不離不棄的水手。」他永遠不會讓他最好的朋友為他而死,也就是,他願意為了朋友而犧牲。所幸,峰迴路轉,女祭司其實是俄瑞斯特斯失散已久的姊姊,而姊姊後來在發現闖入者是她弟弟和弟弟友人後,三人假裝要去海邊進行祭祀,並在女神雅典娜(Athena)的幫助下帶著神像逃跑,最終順利地回到了家鄉。 雖然在有限的生命中,我們無法期待自己和俄瑞斯特斯一樣幸運,畢竟不是每一個為了朋友的堅持,都可以得到好結果。甚至,如果單從人類的演化來談,我們需要「友誼」可能純粹是出於存活的本能,才沒有其他偉大的意義!但也許我們可以想想,對你來說朋友到底是什麼?而我們是否有因為交到好朋友而看到不同的自己呢?這或許也是友誼值得我們思考的地方。
1
0
1
2
3
4
5
6
7
8
9
0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