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Links
GUARDIANS
Tag
Share
文|SUE
圖|Getty Images
你的盤中飧,粒粒皆關鍵⸺根據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發布的一份報告,農林業等土地利用,產生了約四分之一的溫室氣體排放,其中絕大部分來自肉類和奶製品(想知道哪些食物會傷害地球,請見第 9 頁)。IPCC 明文指出:若我們不改變生產食物和利用土地的方式,就不可能改善氣候危機。但,該從何做起呢? 一、少吃肉!雖然對青春期的學生來說,這三個字可能無異於一種酷刑。但可以試著從一週吃二日素做起,除了對環境有幫助,多吃蔬果也有益健康。此外,多吃當季、在地食物也是環保的第一步。 二、不要浪費食物!根據環保署,全台家庭約有二成的垃圾是廚餘,全台每日約有 2,000 公噸的廚餘垃圾,但目前的廚餘養豬場並無法完全消化。此外,如上所述,任何食物的生產都會對環境造成負擔,請記住:你的盤中飧不只有農人的辛苦,還有地球的辛苦! 三、綠色消費!要改變土地利用方式,消費者的力量可能比政府還大。購買時可以參考「碳足跡」,也就是該產品從原料、製造、運送、銷售、使用到回收的過程中,溫室氣體排放總量。下次去超市時,找找哪些廠商有標示產品碳足跡,哪些產品的碳足跡又最少吧。此外,台灣政府也推行「環保集點」活動,選購印有環保標章、碳足跡標籤、MIT 微笑標章、有機農產品標章的商品,還可以集點換獎勵。
《遠見雜誌》2018 年的調查報導〈新地球殺手〉指出:台灣 2,300萬人平均每分鐘共會丟掉「438件衣服」,在全球各國也幾乎都有相似現象,而最大元兇就是「快時尚」。 顧名思義,「快」就代表它不會在衣櫥裡待太久,基本公式如下:成衣廠大量生產、壓低價格與品質、快速推陳出新,我們則不斷重複買衣服、丟衣服的循環。報導指出,在快時尚下,廉價衣服如今成了「拋棄式」物品,大肆破壞地球生態。另外,網路購物的興起,也造成人們「衝動購物」,買入各種不需要的衣物。同時,台灣的舊衣回收數量早已令業者不堪負荷,最後仍有一大部分是作為垃圾焚化。 不僅如此,棉花製的衣服會浪費大量水資源、合成衣物(尼龍、聚酯纖維等)則是以石油為原料,但最糟糕的是「人造棉」⸺據非營利環保組織 Canopy 統計,全球約有 33%人造棉衣物的原料是來自生物多樣性高的古老森林。換句話說,穿上這些衣服的代價是大量砍伐森林,更別提衣服製造、染色過程中產生的大量有毒物質了。 綜上所述,我們知道了生產衣服對地球的負擔有多大,如果你真的想買新衣,一樣可以參考「碳足跡」,或是購買以環保材質製成的衣服,但千萬要小心「環保騙局」!(比如:標榜使用環保天然材質製成,但其實只用了 4%、在標籤上寫著「可回收」,但真正可以回收的其實只有那個紙製標籤等等。) 最終,你能做的其實很簡單:審慎購買新衣、選購二手衣、適當修補,還有十分重要的「穿久一點」。
建築、或建築業破壞環境的事蹟在台灣時有所聞,從紀錄片《看見台灣》拍到亞洲水泥公司在太魯閣國家公園開設的採礦場、到台東都蘭海岸上「美麗灣度假村」迴避環境評估的爭議。這種破壞,或許是比食物、衣服要更直接、肉眼可見的。但是,對於學生來說,頂多可以避免去住有破壞環境之嫌的飯店,可是在住家方面多半沒得選。 不過,「怎麼住」也是相當重要的。選購生活用品、家具時,可以參考綠建材標章、節能標章等,或是選購低耗能產品,例如 LED 和省電燈泡(省電燈泡一生總共會比傳統燈泡少排放 300 公斤的碳排放量!)也可以自備環保提袋與容器,去「無包裝商店」選購日用品,例如要買洗髮精,請記得帶著罐子去買,可參考網站「台灣零廢棄地圖」尋找你家附近的環保商店。 此外,「節省能源」也是一大功德:平時少開冷暖氣,或將溫度設定在攝氏27℃左右(冷氣每調高 1℃,就能節省 6%耗電量),洗衣時以自然晾乾取代烘衣機,隨手關燈,節約用水等。雖然這些講起來非常老掉牙,但這一點點小小的動作累積起來,就會對地球有很大的幫助;反之,則會對地球造成很大傷害。就從即將到來的「世界關燈日」踏出第一步吧!在今年 3 月 27 日的晚上 8:30 至 9:30,跟全球各地的人一起「關燈一小時」。
據環保署統計,在有「機車島」之名的台灣,車輛的 PM2.5 排放量和工業排放量幾乎不相上下。隨著環保意識抬頭,近年各國已紛紛訂定汽車廢棄排放量法規,電動車市場也蒸蒸日上。但是,據調查機構 Emissions Analytics 2020 年的報告,其實就算是零耗油的電動車,污染依舊不小! 問題在於「輪胎磨損」的污染,由於目前各地都沒有任何相關法規,其污染程度可能比汽車廢氣還糟 1000 倍。在煞車、輪胎、地面彼此摩擦下,會釋放懸浮粒子到空氣中,造成空氣污染,而電動車雖有效省去燃油污染,但重量比一般汽車更重,所以輪胎磨損的狀況也更嚴重。 除了車輛之外,航空與海運也分別造成了不小的影響:航空業的 CO2 排放、還有對大氣的影響,加劇了全球暖化;而海洋運輸不僅常有漏油污染事件,船舶運行的噪音污染,也嚴重危害著鯨魚等需要靠聲音來辨識方向、或獵捕食物的海底生物。 簡而言之,如今的海陸空交通工具,多半都還是超不環保。所以,盡量減少搭乘汽機車,多改為步行或自行車,或是改搭大眾交通工具,也可以敦促家人定期檢查、保養車子,換上不易磨損的輪胎等。此外,眼下疫情讓人們沒有機會搭飛機出國玩,或許也是時候好好省思旅遊的方式,如果想來一場壯遊,徒步環島、單車環島或定點深度旅遊都是值得嘗試的好選擇。
1
0
1
2
3
4
5
6
7
8
9
0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