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法大自然,生活中的仿生設計

文|WenLin

圖|劉倩帆

15世紀,李奧納多・達文西(Leonardo da Vinci)曾在筆記上寫道,蝙蝠和雀鳥是他創造撲翼飛行器的靈感來源,就算最後失敗了,他仍繼續研究鳥類的滑翔飛行,而這間接促成了李林塔爾(Otto Lilienthal)藉由觀察鸛的翅膀製造出滑翔機。這些飛行的先 驅們創造的,就是我們於20世紀後所說的「仿生設計」。

顧名思義,仿生設計就是「模仿生物」 去設計物品和機器,使人造技術具有生物靈敏、精巧與節約的特性。現今已有愈來愈多來自不同領域的人加入研究仿生學,其中最大的魅力,或許是期許大自然能夠解答亟為迫切的環保和能源問題。旅行搭乘的新幹線 與飛機也是重要的案例:

模仿翠鳥讓行駛阻力減少了三成

新幹線

新幹線 JR500 系列車的流線型設計充滿近未來感,時速最高可達 350km/h。「讓它跑很快並不難,」工程師仲津英治曾在接受雜誌訪問時解釋道,「問題是噪音,日本新幹線就在你住宅旁邊,你愈追求速度,它發出的噪音就愈大。」 日本的噪音受到政府嚴格的法規管制, 新幹線軌道中心起的 25公尺外,測出的聲音必須低於75分貝,幾乎等同家裡吸塵器發出的分貝,當新幹線列車高速進入隧道時,會撞擊隧道內靜止的空氣,產生高壓波, 該高壓波在抵達隧道出口時,空間會突然擴大,壓力一下子釋放,進而產生巨大且不悅耳的噪音,這種噪音會穿透民宅窗戶,民眾抱怨自家嬰兒常因此半夜驚醒哭鬧。 身為愛鳥人士的仲津英治這時想到了翠鳥,牠可以像一支箭高速衝進水中抓捕獵物,卻不會激起任何水花,因為翠鳥尖銳且 修長的鳥喙,能減緩水的阻力衝擊。仲津英治在仔細觀察翠鳥後,進行了大規模的實驗,再用電腦進行資料分析,成功模仿翠鳥,設計出 JR500 系宛如有長鼻子般又尖又長的車頭,讓行駛阻力減少了三成,既解決了噪音,耗電量也減少了15%。雖然JR500 系已經退役,這項安靜且環保的技術現仍應用在新幹線回聲號 Kodama 上。 「這份經驗讓我體會到,人類打算戰勝自然的想法是錯誤的,我們應該要向自然學習。」仲津英治說。

關於鳥類的文章促使惠 特科姆研發出「翼尖小翼」(Winglets)

飛機

下次搭飛機坐到靠窗的位置時,不妨好好觀察飛機兩側的機翼末梢,因為在現存的大部分大型飛機上,都可以看到航太工程師理查德・惠特科姆(Richard Whitcomb)的劃時代發明。 1970 年代,一篇關於鳥類的文章促使惠特科姆研發出「翼尖小翼」(Winglets)⸺在飛機機翼的末端,一小片「翹起來」的梯形小翅膀。這一片小翅膀有什麼厲害的呢?首先,飛機如果要正常飛行,機翼下面的壓力要大於機翼上面,才能讓飛機產生「升力」,但同時,這個壓力差也會使空氣從翼尖下方往翼尖上方移動,此時飛機像被無形繩索拖住,導致飛行速度減慢。惠特科姆就分析鳥在飛行時翼尖出現的氣流,隨後在飛機的機翼末梢處設計一個上翹的小翅膀,這能夠有效減少翼尖的阻力,並在一定程度上成為推力,從而延長飛機的飛行時間,並省下 4% 到 6% 的燃油消耗。

地球現況

資料整理 SUE

01
2020年地球年均溫上升幅度
2020 年的全球年均氣溫(14.9° C)和 2016 年並列為「有史以來最熱的一年」。目前包括《巴黎協定》在內,國際普遍使用的氣溫基準線是 1850-1900 年前工業革命時期全球均溫:13.7 (± 0.1) ° C,而2020 的年均溫破紀錄地比基準線高出了約 1.2 ° C。但是,這不是單一年份的偶發現象,而是長期趨勢:全球暖化真實在發生。在有紀錄以來,最熱年份前 20 名中,就有 19 名是 2001 年以後。原因不外乎是人為活動的增加,特別是溫室氣體排放,如甲烷和二氧化碳⸺這也解釋了為什麼專家選擇「前工業革命時期」的均溫作為基準。
02
每年的冰層融化量
冰層(ice sheet)又稱冰蓋,即「覆蓋在陸地上的大型冰」,包括冰川、冰原。2020 年發布的一份研究,分析了近 16 年的數據,發現在全球目前唯二有冰層的南極和格陵蘭,分別每年平均有 200和 118Gt 的冰溶化。1Gt 是「十億噸」,1Gt 的冰溶化後能裝滿 40 萬座奧運規格的游泳池⸺你可以算算,要幾座奧運泳池才裝得下每年 318Gt 的融冰量。這個現象背後的原因,想當然是全球暖化,且不只是氣溫,海水的暖化也加劇了冰層融化。同時,由於這些冰層是在陸地上結凍的淡水,融化流入海洋會導致海平面上升:據統計,如今海平面約以每年約 3.6mm 的速度上升。
03
1990 至 2020 年間全球消失的森林面積
若用台灣 3 萬 6,000 平方公里的面積來計算的話,相當於地球在 30 年間,消失了約 117 個台灣面積的森林。而在 1990 年以前,森林砍伐率更高,但近幾十年來,儘管砍伐率有所下降,幅度仍不夠大,狀況依舊嚴重。此外,還有許多原始森林地被挪作他用(主要是農業、畜牧業用地)。破壞森林地,改種植單一樹木,會嚴重破壞許多動物的棲地,和原有的生物多樣性⸺截至 2019 年 12 月,全球已有 2 萬 445 種樹木被列為「瀕危」物種。
04
2020 年全球電力供應中,可再生能源供電所占比例
好消息:2020 年全球供電總量中,有 28%來自可再生能源,較前一年上漲約 2%。國際能源署預估,到了 2025 年,可再生能源將超越煤炭和天然氣(石化能源)成為全球最大供電來源。所謂的可再生能源,包括太陽能、風力能、地熱能、水力能、生質能(由植物等有機物質產生)等大自然的能源,不會枯竭,也幾乎不會產生二氧化碳等排放物。雖然現在煤炭和天然氣仍占供電總量的六成,但近年氣候危機、福島核災的衝擊下,各國確實紛紛投入可再生能源的研究,希望能徹底拋棄高污染的石化能源和高風險的核能。

 

1

0

1

2

3

4

5

6

7

8

9

0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