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成為一位創意工作者

七位台灣設計師專訪

文|編輯部

圖|JeanZhan

走在街上,抬頭一望便可看見五光十色的招牌、廣告、文字;電影院和戲院裡震撼人心的聲光效果;博物館或醫院裡流暢的動線——設計,一直在生活各個角落,豐富著我們的日常。但設計不是單純的藝術創作,需要貼合使用者的需求,也因此有其難度。為了深入瞭解設計工作者的世界,我們訪問了七位不同領域的台灣設計師,邀請他們談談自己的成長背景、跨入設計工作的契機與過程,並分享設計創作的心路歷程、印象深刻的作品,以及在設計職涯中最重要、最困難和最喜歡的部分。

01 我如何成為視覺設計師 葉庭語
示範

在視覺傳達上,平面設計師的經驗最為廣闊,同時也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而大部分平面設計師都各有專精,替出版社設計雜誌或書籍,替藝文 表演設計海報,或是替公司設計完整視覺形象, 大多數時候,困難的並非設計,而是說服人們接受並理解設計。

我是平凡家庭的老么,自幼沒有什麼太大的人生波折,從小就很喜歡畫畫,不太愛讀書,但沒有讀美術班。高中時在媽媽的建議下,決定去畫室畫畫。初期先接觸純美術,對於視覺設計的概念一點觀念也沒有,應該算是大三開始接觸。大一和大二時,還在猶豫往哪個方向發展,直到上了「品牌識別」課程,逐漸產生興趣。大四畢業製作時,下定決心往視覺傳達的方向走。大學畢業,第一份工作就進入了投石媒體,算是我第一次從事視覺設計,也一直持續至今。面試前準備作品集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我花了很多心思。面試當下,因為超緊張,所以假掰地把自己包裝得很有氣質,但沒多久後,依舊整個崩壞。回想當時,應該是對自己的作品沒有信心,其實現在有時也會,感謝公司一直努力說服客戶給設計師極大空間好好發揮。我們通常會先跟客戶討論「產品」需求與受眾,消化與分析後定調策略,再開始發想視覺方向與創意。基本上我們是團隊合作,而設計師的創作自主權算蠻大的,創意總監與企劃除了提供方向上的建議,也會協助確認設計是否符合客戶需求。

至於印象最深的作品,我直覺想到的是一個做到極度崩潰的品牌周年識別,提案過程,客戶執行端到主管都非常喜歡我們的提案,但最終決策者(老闆)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並且希望將所有想法放在那個 logo 上,還記得老闆自己畫了草圖請我幫他向量化,真的憶難忘。另外,今年520總統暨副總統就職典禮的主視覺上,為了將時事與設計整合,我找出主軸,定調整體視覺,以耳朵象徵傾聽、玉山象徵台灣、手拉手象徵相挺、飄揚的國旗象徵自信與世界同行,以此建構出核心概念——台灣是座堅韌之島。

最後我覺得,設計最重要的是如何將自己擅長的技術與美學,和客戶的產品需求結合。不過提案過程最重要的是要讓客戶「聽得懂」,讓客戶看到他的需求「有被傳達到」,這些都需要累積很多實戰經驗與提案話術。最喜歡的部分則是印刷成品的時刻啦!每次印刷時都會有種感動⋯⋯跟解脫的感覺。
葉庭語提供

光與聲音的設計師

光在空間中的運用,位置、強度和方向影響視覺的舒適度。燈光設計師主要在兩個領域工作,一是在建築或景觀的室內外著重個人需求的室內外燈光設計,或是在戲劇、音樂會等藝術表演上,燈光要營照氣氛,烘托演員表演細節,強化劇情轉折。在影視作品中,除了配樂以外的一切聲音,無一不經聲音設計師之手;既要不著痕跡地貼近真實,也要在配合畫面的同時營造畫面之外的細節。他們通常會有一個自己的「聲音資料庫」,像是哆啦 A 夢的百寶袋,裡頭裝滿無數創造奇蹟的音檔⋯⋯

06 我如何成為燈光設計師 江佶洋
06 我如何成為燈光設計師 江佶洋

設計讀一讀

文|葉文琳  繪圖| JeanZhan

週末速寫 Sunday Sketching
週末速寫 Sunday Sketching
| 作者:克里斯托夫・尼曼
| 出版社:ABRAMS
| NTD$1600

插畫家克里斯托福・尼曼每週日都會進行繪畫實驗,他從未事前做任何準備,只知道必須用眼前桌上的一張白紙和隨手的一 件日常物品來創作,硬幣變成冰淇淋球、香蕉變成馬腿,甚或 把螢光筆變成光劍,他將這些數百個帶有雙關意涵的繪畫與其它作品集結成冊,用回憶錄佐以詼諧畫作的方式爬梳以插畫家為職業將會面臨的自我疑慮。
宇宙的數學圖形:啟發靈感、訓練邏輯,用色彩填滿抽象幾何的遊戲 Snowflake Seashell Star: Colouring Adventures in Numberland
宇宙的數學圖形:啟發靈感、訓練邏輯,用色彩填滿抽象幾何的遊戲 Snowflake Seashell Star: Colouring Adventures in Numberland
| 作者:艾利克斯・貝洛斯
| 出版社:時報出版
| NTD$280

人們說「數學是美麗的」,通常是指數學定理十分簡潔,卻富含高深的邏輯力量,敬畏之情便油然而生。作者與他的數學家好友艾德蒙・哈里斯帶我們一同畫出一個又一個神奇美妙的數學世界,納宇宙奧祕於 80 張圖紙上,除了可以透過為格紋、海浪和螺旋圖案上色舒緩紛亂的情緒,難懂的數獨、微積分、黃金比例與費氏數列更能透過解謎輕鬆入門。
字型散步 Next:從台灣日常出發,無所不在的中文字型學
字型散步 Next:從台灣日常出發,無所不在的中文字型學
| 作者:柯志杰、蘇煒翔
| 出版社:臉譜
| NTD$420

你曾好奇過教科書或姓名貼上的字體為什麼總是新細明體或標楷體嗎?在全球疫情大流行之前,「字型散步」是一個老少咸宜的活動,因為親近字體設計的最好方式,就是上街晃晃,試著觀察人孔蓋、水溝蓋、傳單、道路標線,或電線桿上怪怪的標語上的字型筆畫、結構、重心與特徵。再近一步研究字間的行距與間距,接著查找本書收錄的 360 種生活中常見的中文字體參考,發現一般以為很無聊的明體、黑體、楷體,背後其實全都大有來頭……利用本書建立基本知識,因為字型與我們國家的文字風景息息相關。

 

1

0

1

2

3

4

5

6

7

8

9

0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