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EAK FREE



北美館館長:創造美感的使命

口述|王俊傑

整理|黃映嘉

美術館館長是一份充滿挑戰、卻也深具意義的工作。每天日程看似規律,包括無數會議、審批公文、規劃展覽,但我始終覺得這個角色賦予了我特別的使命:透過藝術,影響更多人看待世界的方式。

北美館作為台灣第一座現代化美術館,自1983年成立以來,累積了深厚的文化養分和專業基礎。作為館長,我的責任不僅僅是延續這份傳統,更在於如何讓它不斷突破框架、迎向未來。因此,我認為不能讓美術館停留在只是展示作品的空間,而是需要成為激發思想、促進跨領域對話的平台。

會如此投注心力建立台灣的美感基礎,或許與我的藝術養成有關。還記得五歲時,我看了電線桿上的廣告之後,回家憑記憶臨摹了廣告上的長頸鹿,母親驚訝於我的天賦,支持我學習藝術;而身體不好的童年時光,讓我透過繪畫與世界連結,激發了想像力與創造力。
王俊傑|臺北市立美術館 館長

從傳統的素描到高中時嘗試拍攝8釐米影片,藝術的多樣性讓我確信:藝術不僅是靜態的繪畫,更可以是捕捉時間與情感的動態媒材。這種跳脫框架的思維,讓我接任館長一職後,便把美術館定位為一個容器。這個容器能裝載的不僅是藝術作品,還有知識、思想,甚至是對未來的想像。 北美館過去四十年來,已經成為台灣當代藝術的重要基地,但我的目標是讓它更進一步,走在文化的最前端。例如,為了回應數位時代的需求,我們啟動了「北美館開放網絡計畫(TFAM NET Open)」。這是一個完全基於線上的展覽平臺,我們邀請國際策展人以純數位方式創作,讓這些作品不依賴實體空間,只能存在於虛擬世界中。透過這樣的計畫,我希望讓更多人認識科技與藝術的結合,並鼓勵藝術家探索更多元的創作形式。 除了數位平台,我們還投入了龐大的資源規劃台北藝術園區——第二美術館,包含地下兩層、地上一層的建築。新館定位與本館區隔,本館將作為「白盒子」,以傳統美術與典藏品常設展為主;而新館則是「黑盒子」,專注於跨領域、實驗性與當代新媒體藝術,並設置實驗劇場。 這個黑盒子的空間不僅是一個展示平台,更是實驗與創新的孵化場。在黑盒子中,我們計劃展出結合數位科技的創作,例如沉浸式影像裝置、互動媒體藝術,以及探索人工智慧與藝術交融的新形式。這裡不僅將成為藝術家挑戰創作形式的舞台,也為觀眾提供嶄新的感官與思想體驗。 同時,我們也重視教育,針對不同年齡層設計展覽。例如,最近為兒童推出的互動展,利用點、線、面等簡單概念,幫助孩子理解空間和建築。我相信,藝術教育的目的不在於培養下一個畫家,而是讓更多人能以創造性的角度看待世界。 從五歲時的那隻長頸鹿,到現在擔任北美館館長,這一路走來,藝術始終是我生命的核心。它讓我以不同的方式探索世界,也賦予我創造與分享的能力。作為館長,我的工作不僅僅是策展、管理,更是用藝術拉近人與世界的距離。 我深信,美術館的價值不在於展示了多少作品,而在於它是否啟發了觀眾更多的可能性,這也是我作為館長最重要的使命。

 

1

0

1

2

3

4

5

6

7

8

9

0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