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Links
BREAK FREE
Tag
Share
口述|王俊傑
整理|黃映嘉
從傳統的素描到高中時嘗試拍攝8釐米影片,藝術的多樣性讓我確信:藝術不僅是靜態的繪畫,更可以是捕捉時間與情感的動態媒材。這種跳脫框架的思維,讓我接任館長一職後,便把美術館定位為一個容器。這個容器能裝載的不僅是藝術作品,還有知識、思想,甚至是對未來的想像。 北美館過去四十年來,已經成為台灣當代藝術的重要基地,但我的目標是讓它更進一步,走在文化的最前端。例如,為了回應數位時代的需求,我們啟動了「北美館開放網絡計畫(TFAM NET Open)」。這是一個完全基於線上的展覽平臺,我們邀請國際策展人以純數位方式創作,讓這些作品不依賴實體空間,只能存在於虛擬世界中。透過這樣的計畫,我希望讓更多人認識科技與藝術的結合,並鼓勵藝術家探索更多元的創作形式。 除了數位平台,我們還投入了龐大的資源規劃台北藝術園區——第二美術館,包含地下兩層、地上一層的建築。新館定位與本館區隔,本館將作為「白盒子」,以傳統美術與典藏品常設展為主;而新館則是「黑盒子」,專注於跨領域、實驗性與當代新媒體藝術,並設置實驗劇場。 這個黑盒子的空間不僅是一個展示平台,更是實驗與創新的孵化場。在黑盒子中,我們計劃展出結合數位科技的創作,例如沉浸式影像裝置、互動媒體藝術,以及探索人工智慧與藝術交融的新形式。這裡不僅將成為藝術家挑戰創作形式的舞台,也為觀眾提供嶄新的感官與思想體驗。 同時,我們也重視教育,針對不同年齡層設計展覽。例如,最近為兒童推出的互動展,利用點、線、面等簡單概念,幫助孩子理解空間和建築。我相信,藝術教育的目的不在於培養下一個畫家,而是讓更多人能以創造性的角度看待世界。 從五歲時的那隻長頸鹿,到現在擔任北美館館長,這一路走來,藝術始終是我生命的核心。它讓我以不同的方式探索世界,也賦予我創造與分享的能力。作為館長,我的工作不僅僅是策展、管理,更是用藝術拉近人與世界的距離。 我深信,美術館的價值不在於展示了多少作品,而在於它是否啟發了觀眾更多的可能性,這也是我作為館長最重要的使命。
1
0
1
2
3
4
5
6
7
8
9
0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