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ticles
Links
HOMESCHOOLING
Tag
Share
文|《EVERYDAY OBJECT》副總編輯 Miffy 蔡家淳
圖|Aly Lin
客製化,聽起來真的有一種專屬以及尊榮的感覺。為了個人的喜好或是習慣,打造一個最適合物件或是服務,的確讓人相當心動。 誰不希望擁有世界上最獨特的產品,可以向世界宣告自己的個性和品味。客製化就是可以提供這種個性化的體驗,讓許多人感到被尊重和重視,從而增加消費者對品牌的滿意度和忠誠度。 也就是說,這對於品牌或是消費者來說,都是一個雙贏局面,客製化商品可以根據消費者的需求和尺寸進而設計和製造,因此可以確保產品的精準度和適合度,從而提高產品的品質和價值。同樣地,客製化商品同樣也可以為品牌增加價值,因為這些客製通常是高品質、高價值的產品,並且可以提供獨特的體驗和價值哲學,這樣的概念與形象通常是難以用金錢衡量的。 但是如果你仔細想想,在工業革命、大量生產,甚至是石化業存在之前,幾乎所有的物件以及服務都是客製化的。西裝皮鞋是訂做的、小酒館的老闆會看客人喜歡吃什麼來下廚、甚至是手腕上戴的手錶都是職人接單製作。一視同仁的大量生產某種程度是一種現代人對於風格與品質的妥協,情非得已,且違反人性。換句話說,有些情況或許不見得滿意,但也只能從眾多的選澤中挑選出最適合自己的。
大致上在 15 年以前,工業管理與生產技術可以說是到達了前所未有的高峰,許多品牌似乎開始回過頭來思考,能不能把過去職人黃金年代的「客製化」,帶回來給現代的消費者瞧瞧。其中最知名的例子便是「Nike id」的誕生:想像可以擁有一雙只有自己有的 Nike 球鞋,不僅完全根據自己的喜好設計,而且還在鞋身上繡上自己的姓名。這種強烈的歸屬感、成就感甚至是尊榮感,完全打中了我們的心,人性的自然反應在這樣的消費行為之下展露地一覽無遺⸺擁有一雙這樣的鞋,真的是太開心了,特別是對於十幾、二十的年輕族群來說。 而代價是什麼?就是你必須要在官方網頁上設計自己球鞋的配色,並且願意支付比量產版本貴一點點的價格。沒錯,就是這樣,看起來這的確是「客製化」離我們最接近的一刻。而除了 「Nike id」,Uniqlo 的「UTme」(可自行設計 T-Shirt 樣式的服務)、大街小巷中的手搖店,又或是生日蛋糕,都算是「模組化中的客製」⸺就是從這些品牌的可挑選項目(如版型、溫度、規格、顏色等)中,把各種喜好重新排列組合出的「最佳結果」。但事實上,並不能說它是獨一無二。 然而光是這樣的結果,也讓眾品牌跟消費者開始思考「客製化」其實是一種極強的吸引力。「我買的東西或許只有我有」 ⸺ 它給了人們更多正當的理由去增加消費的機會。 而說真的,這個世界上除了中樂透,還有什麼比 guiltless shopping(無罪惡感的購物)還來得過癮呢?
當然,有些人可能會想「如果今天我來經營一個品牌,是否就從頭客製化到尾就沒事了嗎?」或許不是。 客製化商品通常需要額外的設計、製造和加工成本,這樣就會使產品的成本增加,進而提高售價,這可能會限制消費者的購買力。另外客製化商品需要額外的設計和製造時間,因此可能需要更長的生產時間,這樣可能會降低消費者對產品的興趣和購買意願。 最後,客製化商品通常需要進行單獨設計和製造,這樣會限制產品的生產規模,進而限制品牌的發展和市場規模,恐怕有品牌越做越小眾之虞。
看到這麼多客製化的不同面向,最後還是想要以這個概念作為此文的結論:「俗話說,小朋友才做選擇。」但真的是這樣嗎? 一個物件,或是一件事情都由自己做決定時,也代表著我們要負起責任,好與壞、美與醜,帶出結論⸺即便是客製化,也是多種選擇和取捨的組合,你最後得到的東西一定是最好,一定是自己真心想要的嗎?答案或許往往不一定正面。 自己的設計會比專業人士出色?小量生產的品質一定比大量生產的好?更甚,大量生產何嘗不是經過眾多出色的腦袋,深思熟慮後的結果呢? 在邁向或是已經成為大人時,或許應該更懂得選擇。可以就由消費的選擇,來負起我們作為社會一份子該有的責任。很多人可能會想只是買個東西,怎麼搞得這麼嚴肅複雜?身為一個現代的消費者,這便是我們終其一生,要背負的十字架。 買東西之前,請先想清楚。
1
0
1
2
3
4
5
6
7
8
9
0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
1
2
3
4
5
6
7
8
9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