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察校園植物的生長序列及數量,了解比例的數字概念與排列構成方式。透過採集、編織的方式製作花圈的基座。將乾燥完成的花、果、葉依主從關係組合在花圈中。
以「花磚」為主題帶入課程,尋找生活周遭還保有台灣花磚的建築,並認識用磁磚去裝飾的生活環境美學。帶領學生去分析花磚的構成原理,傳達構成中的平衡、對稱、比例、格線分割。
為了使學生能夠有效的利用空間,利用此次的課程讓學生知道人體與生活物件的比例關聯,並用PP板讓學生自製具有收納功能置物盒,藉由比例的概念探討生活物件的比例和美感構成的關聯。
此次課程是「構成」這 個構面,解釋「構成」原則,老師利用廣告單進行課堂範例教學,引導學生是否有更好的組合方式或是更好看的組合方式 。
延續「色彩」、「質感」構面基礎,以「構成」為核心主軸,從動物造型的觀察作為觀察的引導,並嘗試將動物結構造型轉化為簡單的圖示,透過排列組合思考適當的構成美感。
製作生日燙金卡片設計作為成果作品,學生以能思考構成的文字擺放位置及圖案如何搭配的形式,在卡片上自行創造屬於自己的圖案與文字造型構成表達在卡片上。
從生活材 料中的點、線、面切入,結合色彩和構成的概念,感受材料組合的趣味和美感。
以「剪紙藝術」為概念帶入課程,透過生活中窗花的造型去認識四方連續圖形的構成方式,讓學生可以更加瞭解剪紙藝術在生活中的運用情形。
介紹構成的定義用黑白將構成作簡易練習帶入基本型設計與重覆,用筆刀雕刻軟質橡皮擦手作方式設計基本型,帶入構成的應用,重複重組花紋。
搭配九年級課程的包裝設計,選擇以「構成」作為主題發揮,建立學生對美感構成的基礎,活用上學期的色彩調色盤,運用印章設計完成具有自我風格的印花排版。
在匆匆的生活步調中,大家常低頭流連於科技產品,對生活周遭的環境愈發不關心,透過「房屋的記憶」美感課程,認識建築裝潢上具有台灣時代性的五種裝飾工法。
觀察校園各個空間的構成,利用色彩的構成與元素,實際運用到校園環境之中。學習何種色塊的構成,有助於提升校園空間的美感、以及環境品質。
由黑白灰紙卡排列推演至彩色構成,結合饗宴拼盤,提升國三生的謝師宴規劃。
在凸顯主題前提下,適當比例於畫面上的構成,以及陽明學生報的視覺配色設計。
延續上學期面的材料,結合構造的概念,討論形體部位與部位的連結和運用之美。
結合質感、構成概念,運用幾何圖形、文字、詞句排列製作質感圖像手工書。
利用實驗原料進行製作,探討實際製作的成果與預想質感的差別,透過事先模擬再實際操作體驗,讓學生深刻了解紙的產出過程,進而對日常紙製品有了近一步的認識。
人類有各種感官、感覺,所剪貼的圖形,在畫面中以不同的安排方式,所構成的作品將產生不同的意象,學生需思考欲創作出的意象,再開始進行創作。
將植物葉脈的圖案應用在內部餐墊上,實踐構成的美學,並排列出構成的秩序美。
透過校園植物巡禮,利用手繪的葉子素材,引導學生設計排列出構成的秩序美。